作者:馮國豪(台灣新故鄉智庫基金會理事、崑山科技大學副教授。)
四月的台灣非常政治。除了前、現任總統出訪,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也正在美國訪問,而第三大黨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也即將赴美。然而台灣內部仍舊紛擾不安,兩大黨彼此攻訐惡鬥不斷,當「抗中保台」與「和平保台」莫衷一是的同時,卻忽略了台灣內部必須「團結」,才是「保台」的基石。
平心而論,馬英九首次訪陸迄今基本上是嚴守法律分際下,多次在大陸使用「中華民國」「台灣總統」等過去大陸極避諱的名詞,在湖南大學演講結束前更提及,「『我們國家』」修改了憲法,我們國家分了兩個部分,一個是台灣地區,一個是大陸地區,都是我們中華民國,都是中國。」這是更是依據憲法增修條文與兩岸關係條例的說法,更台灣政治人物在大陸前所未有的突破。然而陸委會卻抨擊「馬前總統唱和呼應中共企圖侵吞台灣的『一中原則』主張」,失去捍衛台灣憲法地位的大好機會。
同時蔡英文總統過境美國期間,受到較低的接待規格,這本是國際現實下台灣不得已要面對的境遇,但藍營人士多以「紅地毯長短」、「見不到美方重要人士」、「邀請函沒有頭銜」批判蔡總統此行的低調與外交部的無能,忽略了面對國際大環境爭取台灣僅有的國際空間的機會。
其實這正是台灣當前最大的困境,兩大黨彼此對立攻訐,因為攻擊對方的同時才能將選民情緒激化,爭取選票利益的極大化,在這種政治氛圍下,如何「和平保台」,又如何爭取台灣的國際空間與能見度?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近日提出兩個主張,一是召開「兩岸關係國是會議」,二是主張恢復閣揆同意權,提出當選總統就到立院備詢。前項就是有鑒於當前國內對兩岸問題缺乏共識,必須盡速建立一個溝通平台讓雙方不同意見能有溝通管道,找出一條適合台灣的兩岸論述,不能由兩大黨各自放話擴大衝突。後者或有人認為總統只能受邀到立法院做國情報告,不能主動要求到立法院備詢,但事實上柯文哲是點出一個現行政治體制的問題:權責不相符,因此建議先從恢復閣揆同意權與總統到國會面對立委做起。
台灣需要一個穩定健康的第三大黨。過去台灣曾經出現過新黨、親民黨、台聯、時代力量都曾經成為大三大黨,但因為統獨立場過於明顯,在歷經幾次重要選舉後,被迫各自歸隊逐漸萎縮,無法持續成長發展。
三月底柯文哲也提出,「兩岸關係不是大陸與台灣,而是太平洋的兩岸,中國與美國對抗架構下的台灣問題。未來10幾年內中美對抗恐難解,維持現狀是不得已的選擇。這一刻要解決的不是統獨,因為台灣已達到自主性,現階段要解決民生問題。」事實上台灣必須放下統獨爭議,回歸民生問題,才能出現穩定健康的第三黨發展空間。
台灣能否出現穩定的第三黨除了需要民眾正確的抉擇與判斷外,還需要營造適合第三勢力存在的空間,例如增加不分區立委席次,將現行區域委員與不分區委員「並立制」改為「聯立制」…等等,或許存在一個健全的第三勢力,台灣有機會不再被兩大黨綁架與情緒勒索。
*經原作者授權刊載,原始文章刊登於中時新聞網。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留言 *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