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宗逸(資深軍聞記者,現為〈新故鄉智庫協會〉副秘書長)
民眾黨主席、擬總統參選人柯文哲,結束21天的訪美行。此行最重要的,就是柯文哲在美國暢談他的兩岸、外交與國防政策,談到國防政策時,柯文哲說道:「民進黨求戰、國民黨畏戰。民進黨求戰卻不備戰,『每天叫老半天也沒做什麼準備』。」此語一出,挑動執政民進黨的敏感神經。對柯文哲訪美一事採取「低調不理踩」態度的民進黨,突然針對「求戰」一詞暴跳如雷,大陣仗開記者會攻擊,先吃柯文哲「豆腐」,表明「樂見民眾黨與民進黨看法一致」,同時撇清「民進黨從來不求戰」。
從民進黨的激烈反應,可見「求戰」一詞已成執政民進黨最大國防負擔。台灣的國家安全,在執政民進黨運用特定媒體,形塑「戰雲密佈」氛圍、對外卻成天大談「和平保台」、「民主保台」等等矛盾說詞,顯見民進黨在國家安全與人民福祉間,已找不到最大公約數,只能用自相矛盾、邏輯錯亂的口號來鞏固基本盤選票。
事實上,「不求戰、不畏戰」確實是台灣歷任民選總統的共同語言,從陳水扁、馬英九到蔡英文都或多或少提過。而國防政策思維的其「延續性」,柯文哲談「不求戰、不畏戰」,也可顯示其對於執政、掌舵國家安全體制的穩健步伐之起手式。攻擊柯文哲的陣營,常謂其僅有台北市治理經驗,沒有全國性治理概念。但是柯文哲是台灣所有總統擬參選人中,第一個提出具體國防戰略思維的人。
「不求戰、不畏戰」遠較民進黨提名賴清德所說、不知所云的「和平保台」、「民主保台」具體且有邏輯。民進黨的執政術,就是在戰爭與和平間,用強勢話語詮釋權,任意跳躍兩邊,創造言語矛盾中「雙贏」之氣氛。例如「民主可擋子彈、選票可擋飛彈」等名言。就是訴求民粹、用台灣安全來恐嚇民意,要台灣公民「非民進黨不可」,沒有民進黨就沒有台灣安全。但是,同時又在反邏輯的語言塑造下,強調「民主選票」就可以當成台灣武器,台灣只要當美國印太戰略的「民主燈塔」即可,台灣不必付出太多代價。這種矛盾、沒有邏輯的施政思想,一向是民進黨贏得選舉的利器。但是,真的遇到「實打實」的政策對決、要認真面對困境時,民進黨這個華麗的選舉機器,就遇到障礙而無法發揮效用。而柯文哲提出實際、可施行又簡單的國防概念,就讓民進黨雞飛狗跳。
「勝利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敵人不會自己垮台」,這是連小學生都知道的基本常識。台灣要能夠自主防衛,就要有宏觀的國家安全戰略觀。「提昇戰力、做好準備」是執政者的「基本功」,也是歐美各國對台灣抵禦中國侵略意圖的「評估指標」。美國派遣教官來台訓練、改革,以及國防授權法直接撥款給台灣買武器,事實上都是在幫助台灣「自助」,台灣必須先「自助」才有「天助之」。這個淺顯的道理,卻常常在民進黨寵信的國防、國安高層隨口幾句話,就敷衍過去。
「敷衍」的例子太多了,讓許多年輕人、對國防事務有心者感嘆不已。例如國防部長邱國正公開宣稱,「不放棄踢正步和刺槍術」;又例如國防部為了應付美國壓力,竟然草率「恢復全面徵兵一年」等政策。這些「開文明倒車」的舉措,據說是台灣從「烏克蘭經驗」學習來的教訓?
詭異的是,烏克蘭經驗如果能讓台灣學習到什麼?那就是烏克蘭公民所組成的「散兵游勇」,聰明利用北約國家先進的「第三波戰爭」技術,輕而易舉地讓活在「第二波時代」的俄羅斯大軍,吃盡苦頭。俄羅斯大軍都是強制徵兵、「拉伕」而來的「不願役」。台灣面對這些「教訓」,反射動作竟然是「向俄羅斯學習『拉伕』,製造更多『不願意』」,而非徹底改革國防思維,讓國軍邁入北約國家的「第三波戰爭」文明的隊伍中。這種詭異的國防思維,不僅成為民進黨「抗中保台」的禁臠、不容許任何批評,否則就是「中共共鳴者」。如今,柯文哲用簡單詞語,就戳破民進黨矛盾百出的國防思維與政策,也難怪寵信國防部「惡搞」、不容批評的執政民進黨國家機器,會將柯文哲的淺談國防,當成是選舉危機處理。
台灣被稱為「全球最有戰爭危險」的地方,柯文哲提出有邏輯、延續性與簡單的國防思維,不是僅僅喊口號,而是有步驟、有作為的施政理念,將可能顛覆國民黨、民進黨長期輪替執政的國防沈痾。不論柯文哲是否能夠執政,台灣最後還是必須面對「戰爭危險」,「靠天吃飯要餓死,靠人打仗要失敗」,台灣人不可以再受到民進黨撲天蓋地的內宣,成天被暗示「日、美、歐洲」將有大軍來助戰。這種「期待他人助戰自己納涼」的僥倖心態,將會讓台灣被全世界看不起。台灣人要維持獨立、自由的主權國家體面,如何認真思考「不求戰、不畏戰」,真正發願強軍衛國、保衛家國、精粹國防改革,這才是台灣在未來關鍵幾年,能夠生存下來的基本價值。
*經原作者授權刊載,原始文章刊登於風傳媒。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留言 *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