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側翼和同溫層的產地(風傳媒)

民進黨側翼和同溫層的產地(風傳媒)

上個周末草屯長補選,不出意外的,國民黨大勝;令人意外的,民進黨輸到只剩下基本盤;草屯鎮在地方政治生態上屬「搖擺鎮」,歷次選舉勝者有藍有綠,非政治因素之補選(前任因病離世),本不必做為民心藍綠所向的評估依據,然而,這是繼續基隆市長罷免案後,三個月內第二次選舉罷免活動,且被民進黨視為「罷免前哨戰」的「第二個失敗的前哨」,民進黨若還不能警醒,依舊沉溺於同溫層不可自拔,幾乎可以預言,民進黨勢將迎來第三次失敗,且對賴清德總統執政,造成無可避免的傷害。

執政九年,失去對民意正確的感知

民進黨的戰略錯誤,就在視罷免為選舉不服輸的武器,在不具正當理由下,浮濫提出罷免案,基隆市長謝國樑罷免案的失敗,就是明證;奇特的是,即使失敗,都無法扭轉立足點本身就是錯誤的戰略,進而在戰術上徹底失準,草屯鎮長補選就是例子。

民進黨高喊「大罷免」,喊得自己頭昏腦熱,却得不到民意支持,擅長選戰的民進黨在執政九年後,完全失去對民意風向的感知,這是最不可思議之處。

一次基層鎮長的補選,民進黨把主軸拉高到「全國大罷免」,還出動不分區立委王義川、政務官陳時中、林靜儀等人,在輔選造勢場上,大談「罷免」,政務官接受立委監督,却不得體地大談罷免藍白立委,其錯之一;不分區立委不受罷免影響,却無視同黨立委也可能遭到罷免反噬,所謂「站著說話不腰疼」,其錯之二;包括陳時中、王義川等人早在總統立委大選,就是被民意厭憎的對象,看到陳時中就想到新冠疫情期間的疫苗、口罩、快篩等「國家隊」之惡,且迄未還給全民一個公道,看到王義川就想到他選戰期間「起乩」之可笑可嘆,進入立法院為了一杯水對議事人員頤指氣使的官威嘴臉,眾人皆知他們無法為民進黨凝聚票源,只有民進黨不知道,或者民進黨知道,但擔心不「重用」他們反遭側翼反手出征,簡單講,民進黨用國家資源培養出同溫層愈來愈厚的土壤,最後却自己被埋在同溫層中,脫身不得。

認知作戰,只能自欺却欺不了人

民進黨的同溫層嚴重到自欺却欺不了人的地步。以「認知戰」為專業的立委沈伯洋,動輒指斥立委同僚為「中共協力者」,他創辦的黑熊學院却不斷從國庫挖資源,一路從民主基金會、國防部、挖到內政部(包括警政署和消防署),「反共」成了一門好生意,儘管沈伯洋號稱不掛名黑熊學院任何職銜,却難脫利益輸送之嫌,而且,這筆龐大的利益是從政府輸送到職司監督的立委相關團體,這和蔡英文時代文總包辦政府活動,並轉給自己旗下公司,有何差別?

這就是「綠友友」最為人詬病之處,舉凡政府標案,包括各種名目的「國家隊」,無不是「資源共享」的由頭,蔡政府八年「吃相難看」已成定論,誰能想到,自居有「政治潔癖」的賴清德,就任未及一年,吃相不是難看,而是更難看,事業單位人事酬庸,比諸蔡政府有過之而無不及。

諷刺的是,立法院審查總預算案,從政府機關到「民間」喊打喊駡不絕於耳,政府機關為護航預算,幾近「造謠」,諸如財政部指控預算刪減影響民眾每月對獎統一發票的「小確幸」,農業部聲言預算被刪影響老農漁津貼之發放,這些都是「法定政事之法定預算」,不是立委說刪就能刪的;最讓人感慨的是,從媒體、出版、藝文界包括名導演們「群起」抗議,甚至以「文化浩劫」比擬。

政府補助,豢養出巨大的陷阱

首先,「媒宣預算」到底該編還是該刪,見仁見智,但早在二千年民進黨第一次執政,反對「政府置入性行銷」就是重大議題之一,當年媒觀基金會甚至強調「這是政府『管制新聞』的另類手法。」民進黨第三次執政,「媒體宣傳」經費爆增,增加到政府認為沒有媒宣預算就做不了事,甚至三大媒體公會聯合聲明強調「影響數萬從業員生計」,所謂「另類管制新聞」已經變型成為「豢養新聞」,完全背離媒體做為「民主第四權」的新聞自由原則。

媒體如此,文化界亦響應,他們甚至分不清楚「凍結預算」不等同「刪除預算」,發展文化產業,是政府持續經年的政策,政府補助無可厚非,遺憾的是,這樣的補助政策,似乎未能達到讓影視文化產業發光發熱的目的,相反的,文化人和媒體人一樣習慣了,視政府補助為理所當然,甚至揣摩、配合政府政策意向產製作品,「政治正確」遠勝「文化多元」,排他的「台灣價值」成為民進黨贏得政權的基礎,却讓「社會共識」分裂。

種種政府資源挹注的名目,沒能壯大「台灣價值」,却成為畫分敵我邊界的一把利刃,民進黨若能跨出同溫層一步,應該能清楚看到仰賴政府資源的「各界」,終究其是「全民」的少數,就像藍白用盡力氣企圖逆轉年金改革,却沒看到在軍公教之外,還有更多勞工;所謂「各界」喊得愈大聲,民進黨贏得「中堅階層」的可能性就愈低,在同溫層裡只能聽見自己的回音,具有取得安全感的短效,但却是一個掉下去就很難再爬出來的巨大的陷阱。

 

*本文經風傳媒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