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鳥亂飛 綠營笑民主哭(張景為)

青鳥亂飛 綠營笑民主哭(張景為)

作者:張景為

經過朝野激烈抗爭,立法院終於三讀通過《選罷法》、《憲法訴訟法》及《財劃法》三大法案的修法;立法的程序雖然在表面上完成了,但政治的攻防殺伐其實才正要開始,隨時可能造成摧殘民主、傷筋挫骨的結果,而且絕不能低估民進黨的反撲。

面對立法院內不斷升級的議事惡鬥,院外則是不斷被添柴上火的民粹情緒,賴清德總統稱「要用更大的民主解決」,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則說「全國都先冷靜一下」。但政客說的話不能僅從字面理解,還要聽其言更觀其行,立法院作為全國最高民意機關若還不能代表民意,難道院外幾千人的青鳥群眾才是更大的「民主」?至於柯總召要別人冷靜還不如反求諸己,因為真正造成全國緊張動盪的反而是政客自己的言行。

這三大法案的修正,立意都可稱良善,《選罷法》是為了杜絕幽靈連署、讓罷免程序更嚴謹;《憲訴法》也是加嚴了違憲判決門檻,以避免部分「政治大法官」影響民主憲政的正常運作;《財劃法》則是為了落實地方自治,合理化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分配,更是民進黨在野時疾呼力促爭取的重點。

但這三大修法的實質內容與影響利弊,真正理解與討論者並不多,反而是其中的政治算計與引發的衝突叫囂,被不斷放大發酵成為焦點;只能說民進黨換了位子就變了腦子,從在野躍升執政以來,一切只看是否有利於其掌控權力、分配資源和運作政治優勢,至於理想、制度與曾經的主張,全都成了任其妝點狡辯的假面具。

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採用民主代議制,透過定期選舉以更新民意,在內閣制國家,國會多數黨更能組閣取得行政權;我國總統經直選取得行政權,但立法院多數黨則代表貨真價實的民意監督,否則國會席次的意義何在?國會抗爭是手段還是目的、如何適可而止回歸正軌?顯然現在民進黨仍悍然不承認民主多數決,妄圖以少數聲量、動作取勝的激進群眾壓過選票選出的立委,這不是踐踏民主、扭曲民意,什麼才是!

國會抗爭就算鬧得再大,畢竟還是局內人依據遊戲規則在運作,就怕有人引進局外人來攪局,甚是是翻桌破局,那就可能衝破底線、難以收場了。當家的民進黨在國會比不過國會的席次人頭,轉過頭去就「落人」召喚「青鳥」,企圖以聲量拳頭來圍事,甚至想複製「太陽花」模式;且不說此一時彼一時也,試想如果青鳥攻進立法院,這會是台灣民主何等的鬧劇?甚至造成政治立場對立群眾的街頭衝突,這難道就是台灣人要的民主嗎?

最可悲也反諷的恐怕是兩面不是人的警察了,當站在寒風中值勤的員警被青鳥群眾勾著脖子拉扯、衝撞圍欄卻擋也不是、不擋也不行時,竟聽到閣揆卓榮泰說對這些群眾「感佩」時,還真的是精神錯亂、欲哭無淚。當警察早已超越黨派、守法值勤時,搞不清自己是中華民國的行政院長、還是民進黨政客的卓榮泰能不汗顏?

民進黨從國會少數席次,依然能強勢牽制國民黨,而後逐漸成長,再靠著服貿爭議和太陽花學運把國民黨打趴,進而贏得政權,這絕對是本事;但從蔡英文的行政、立法一把抓,到賴清德的朝小野大,綠營卻無法隨勢而變,仍然沉浸在一黨獨大的迷夢中。如今民進黨一手行政霸權、一手國會抗爭無止境、另一手青鳥亂亂飛,台灣民主只能在寒風中哭泣,民意又怎能不覺醒?

 

*本文原刊2024/12/23中時,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