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貴敏
經濟部上周五的新聞稿指出,台灣2024年11月的外銷訂單高達522.7億美元,但相較於上個月(10月)卻是減少5.7%。其中,資訊通信產品接單金額雖高達158.2億美元,但較上個月實則減少10%;而電子產品的接單金額雖也高達190.9億美元,但也較上個月減少8.7%。此外,該新聞稿也指出,台灣主要訂單來自美國、中國大陸、歐洲、日本和東協,以及資通產品和電子產品的占比分別為30.3%和36.5%等。顯見,台灣產業結構過度集中並高度依賴電子和資通產品。長此以往,若其他產業無法及時轉型以提升競爭力,則台灣經濟前景堪憂。
何況,值此台美貿易逆差,以及全球產業鏈崩解之際,混沌不明的全球政經濟局勢,也因美國大選結果雪上加霜,更直接衝擊台灣的出口和經濟發展。尤其,在面臨高關稅威脅下,原本預期的提前備貨,並沒有出現。此有經濟部調查顯示僅有8.3%的廠商有提前備貨的感受可以驗證,也難怪11 月份訂單不但沒有攀升,反而較前一月份下降;而手機等資訊通信產品更是動能不振,歐洲與中國大陸的訂單也疲弱不堪。可見,全球市場對於未來顯有疑慮,而台灣人民在政府無為的局勢下,似乎也祗能自求多福。
問題是,川普政策的影響層面絕不止於短期的市場擾動,而可能深刻影響台美關係。畢竟,台灣對美貿易順差在今(2024)年前十月就已經高達529億美元。較諸2018年的120億美元和2019年的193億美元有倍數以上的上升。可見,台灣對美出口依賴日益加深。祗是,美國政府對於貿易逆差的容忍度向來有限,而台灣已連續五次被列入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且已觸及美國財政部兩項檢視標準,包括貿易順差與經常帳比率過高。而在川普重新掌權後,其對貿易逆差國的強硬立場也可能讓台灣面臨更嚴厲的貿易壁壘。也難怪經濟學人智庫編製的川普風險指數(Trump Risk Index) 會指出:台灣曝險程度為四十九點八%,高居全球第七,僅次於墨西哥、中國大陸、加拿大、越南、德國與日本。如今,前三名早已被盯上並納入首波關稅懲罰議程;台灣的未來岌岌可危。行政單位若再繼續無為無感,不及時準備因應,日後恐怕難以倖免。
尤其是台灣的出口結構過度集中於資訊通信與電子產品。而根據統計數據顯示,這兩類產品占總出口比重已超過六成。雖然AI、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的需求帶動了晶片、印刷電路板等項目成長,但其他傳統產業的表現卻相形失色。石化、紡織、機械等傳產出口比例持續下降,成長空間受到極大壓縮。何況,台灣長期未能加入主要的自由貿易協定,也使得傳產在全球市場上難以獲得公平對待,更別提維持或強化國際競爭力。
畢竟,過度依賴少數明星產業的經濟結構下,表面上雖看似輝煌,但卻危機重重。尤其在該等產業的市場需求下滑,或是國際貿易環境出現重大變化,這種脆弱的經驗結構更是難以承受。特別是在對美國市場依賴度過高下,美國若對台採取更多限制,台灣的經濟也將面臨極大的制約。
其實,這些問題之所以長期未解,實與政府政策息息相關。這種任憑外國予取予求卻束手無策的執政實在令人難以恭維。尤其,無論是貿易結構調整、出口市場多元化,還是推動本土產業升級,行政機關似乎始終無感,遑論規劃或因應。也就是這樣光怪陸離的施政,才導致國內外企業出走,台灣的人才和技術外流,以致於進一步侵蝕台灣的根基。
豈不知,經濟政策是一國穩定發展的根基,而政策的失衡與怠惰,也使得根基逐漸腐朽。如今,唯有正視問題並果斷行事,以及重新平衡產業政策並多元發展,才能讓台灣在日益複雜的國際經濟環境中站穩腳跟。
經濟不是紙上談兵的遊戲,而是每一位國民生活的基石,若政府不能體察,繁榮的假象終將如沙上建塔,崩塌於無聲之中。
*作者為國民黨前立委,本文原刊於2024/12/24優傳媒,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