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湯紹成 (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前立法院長王金平,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令人佩服。整體觀之,王院長的論述精準,切中時弊,藍營支持,北京也不反對,而綠營領導層對此也並未大肆抨擊,只見零星炮火,可見這當然與川普可能帶來的不確定性有關,先預留空間,以便轉圜,因而王院長的立論已大致站穩腳步。
但是,若能更加簡化,可能比較親民。王金平的原文是「兩岸治權互不隸屬,主權同而不分」,其實也已經表達十分清楚,但是若改為「主權相互重疊」,可能更加適切,重點是這還可以凸顯我方的主體性,且要比「同而不分」更可以減少紛擾,讓雙方都留有一些空間。易言之,此乃一而二與二而一的辯證,簡言之,「主權重疊,治權分立」,可能更加簡潔易懂。
再者,王院長此時拋出兩岸新解方,確實意義重大,若能打鐵趁熱,即時組團登陸,當可鼓動風潮,創造時勢,替當前兩岸的危局開拓新契機。當前台灣還是有一些談判的籌碼,但時間不見得站在我方。在馬英九時期,兩岸就曾商討過和平協議問題,但最後無疾而終,主要是美方的阻撓。如今,川普當家,其商人的性格,可能還會讓兩岸有比較大的商討空間。
還有,為避免台灣意識與中國意識碰撞,可將兩種主張相互融合為「政治上的台灣,文化上的中國」,我們都是「台灣的中國人」。台灣是中華民國的代稱,也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所在;而中國人可視為是中華文化的簡稱,中國更是台灣和平發展之所繫,而兩岸都處於全球化的世界中,相互高度依存,以此來創造紅藍綠三方的交集,自然也是可以考慮的方向。
在步驟方面,再經過頻繁的對話與協商之後,雙方均可先商討兩岸和平宣言的內涵,並可參考與揚棄1957年牟宗三等四大哲學家的相關版本,而新內容包括:擱置爭議、反對分裂、放棄武力與建立互信,以及雙邊定位、認同問題、尊重自主與睦鄰友好等,以為未來簽訂「兩岸和平協議」做鋪墊。
若此,讓爭議虛擬化,使共識實體化,有堅持有創新,經由喊話、對話再進入協商、談判,循序漸進,當可對兩岸和平創造一些成績與效果。
*作者為「新故鄉智庫」國政顧問,本文原刊2024/12/13梅花新聞網,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