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豐山故意問,陳斌華用力答(朱駿)

吳豐山故意問,陳斌華用力答(朱駿)

作者:朱駿 (政大國發所博士)

吳豊山11月13日回應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喊話「九二共識」表示,假如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92年達成九二共識,那麼中華民國在所謂九二共識裡面一定有個位置;對岸應該公開說清楚,中華民國在九二共識中,擺放在那一個位置。

吳豐山難道不知道,中華民國在中共的「黨史編纂學」的論述中已經滅亡?「九二共識」中怎麼可能有已經滅亡者的位置?但台灣方面確實對等地坐在大陸方面的對面,而且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能上談判桌,為不爭的事實。吳是明知故問,想以此將軍中共,凸顯「九二共識」的疑義罷了。

台灣中時記者藍孝威還是盡忠職守,在大陸國台辦11月27日記者會提出了吳豐山的問題,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再一次花不少的時間與篇幅,用心詳述了他們的「九二共識」。

陳說:「經過兩會香港會談和互致函電,雙方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後被稱為『九二共識』。『九二共識』精髓是求同存異,就是求一個中國之大同,存兩岸分歧之小異。對於『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海基會表示『認知不同』,海協會表示『在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換言之,『九二共識』是在雙方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態度的前提下,暫時擱置了對『一個中國』政治涵義的分歧。」

「雙方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陳斌華這樣說等於承認,有共識的部分只是表述「一個中國原則」的「方式」,表述完就結束了,沒有延伸性與存在必要了,但爭執依然存在。可見這不是該有的或是中共最在意的「共識」,恰恰告訴了大家沒有他們最在意的「共識」內容,亦即「一個中國原則」。

固然雙方皆使用「一個中國原則」這六個字,但彼此的內涵差異很大,這幾個字只能是表面之用詞的巧合或雷同,若硬要稱為「共識」,過於牽強,難以服人。

一般所謂的「共識」是指,在各方原本未共同確認的內容上取得意思表示的一致認同。因此,要有共識只應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內涵或其它有意義之連帶派生物,不應該只在表面相同但內涵分歧的用詞,也不應僅僅在表達方式。眾所周知,就是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內涵上,國、共雙方有南轅北轍的看法,應為不爭的事實。

中共為達成共識,圈住當年台灣的國民黨執政當局,以退為進,提出「求同存異」,陳斌華因此說,「『九二共識』精髓是求同存異」,「換言之,『九二共識』是在雙方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態度的前提下,暫時擱置了對『一個中國』政治涵義的分歧。」

陳這裏這樣的表述直接打臉了國民黨長期所說之「一中各表」,因為「各表」就是挑起或保存爭議。所以,馬英九11月24日在國民黨黨慶上所說的「符合憲法的九二共識」顯然是不存在的龜毛兔角,是繼續欺騙台灣人民與國民黨黨內同志;因為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的「一個中國」必然應該是「中華民國」,這是爭議,不可能是共識。

同時,陳也打臉中共「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因為中共的「一個中國原則」的內容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方面絕無可能接受。而且,陳說「『九二共識』精髓是求同存異」,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就是一口吞掉台灣方面,是「求同剷異」;也不是「暫時擱置了對『一個中國』政治涵義的分歧」,而是時時刻刻圖謀為台灣方面戴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帽子。再者,根據陳的說法,無法具體證實「九二共識」的存在,在虛無疑惑之中,如何「求同存異」?這豈不是有極大的欺騙性?

陳斌華一場記者會等於供認了沒有「九二共識」的事實,這是無意識的誠實,同時打臉中共與國民黨,這也是非故意的勇敢。

無論中共與國民黨內一小撮人怎麼說,縱使雙方有一些各自獨立的相同行為與用詞,很難證明當年雙方主觀意思表示達成一致認同之「九二共識」的存在。然而,無法否認的是,由於雙方當時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彼此當對方面陳述過自己主張的一個中國為何物,無論誰主張的「一個中國」,都有具體可以確認的地理範圍,亦即領土。台灣方面的「固有疆域」是秋海棠葉的地圖,包括今天的蒙古國,大陸方面的基本上不包括蒙古國,其它部分或許有些細微差異,但基本上高度重疊一致。也就是說,雙方在各自有意識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時,無意識地產生了一個客觀的「領土交集」,而且雙方主觀意識都認同是屬於中國的領土,就此而言,頗能稱之為「共識」。

是故,我們可以獲得一個結論,1992年的會談並未獲致雙方有意識之「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但確實存在「主觀意識都認同是屬於中國的領土」的交集,這是一個可以具體而客觀確認的「領土交集」。與其要整天高舉存在雙方片面主觀性極強的、難以自圓其說的、已經多個版本錯亂的、以假為真的「九二共識」,還不如提出具有客觀事實與具體領土的「九二交集」,這個客觀且具體的「交集」就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這個中國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能是中華民國,因為這兩個國號只是中國領土上的兩個政權符號,政權不等於國家。

站在客觀且具體的事實基礎上,立論必能牢靠穩固。只要是事實,千萬個吳豐山提問也問不倒!只要是事實,就具有充沛的擴張力與反擊力道。

 

*作者為「新故鄉智庫」國政顧問,本文原刊2024/11/29風傳媒,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