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對決賀錦麗:台灣經濟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李貴敏)

川普對決賀錦麗:台灣經濟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李貴敏)

作者:李貴敏

今天(11月5日),喧騰多時的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正式登場,副總統賀錦麗與前總統川普的對決,引發全球高度關注。這場選舉因上屆國會山莊暴動的陰影未散,更添戲劇性。各州勢將格外謹慎地計票,選舉結果或許無法當天揭曉,甚至可能拖延數日。

無論誰最終勝出,兩位候選人皆不約而同地提出經濟復甦的政策,尤其是川普陣營強調促進出口,也預示著弱勢美元時代的來臨。祗是,該政策雖以重振美國經濟為旨,卻對全球產生深遠的影響。

弱勢美元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正如多米諾骨牌般的引發連鎖反應。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一直推行強勢美元政策,以鞏固其全球金融霸主地位。然而,一旦美元轉弱,也將推高以美元計價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如原油、金屬和農產品,全球通膨壓力隨之而起。對於高度依賴進口的國家而言,成本劇增,勢必進一步損害其國內經濟穩定。

更嚴峻的是,新興市場國家將面臨金融風險的考驗。當美元走弱,資金勢將從美元計價資產流向高收益市場,而導致這些國家資本外流、匯率劇烈波動,甚至引發類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情景。還記得當年,東亞國家因無力支撐貨幣大幅貶值,經濟陷入混亂。經濟學家魯賓曾指出:「金融市場如多米諾骨牌,貨幣政策一變,全球資本流動便一發不可收拾。」弱勢美元若再次引發此類連鎖效應,全球經濟恐將受重創。

此外,弱勢美元也可能引發新一輪的貨幣戰,各國紛紛加入競爭性貶值的行列,試圖保護自身出口產業。這種惡性循環將對國際經濟秩序造成長久傷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就曾警告,這樣的貨幣競賽將損害國際貿易的穩定性,令各國經濟更加脆弱。

對台灣而言,弱勢美元的影響更是巨大而直接。台灣經濟長期依賴出口,而美國是主要市場之一。當美元貶值,新台幣勢必相對升值,直接削弱台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以半導體產業為例,匯率波動將使台積電等企業面臨利潤縮減的困境。匯率升值不僅抬高出口價格,影響市場份額,更可能迫使廠商將生產線移至成本更低的地區,導致就業機會流失,進一步削弱台灣的經濟成長動能。此外,進口商品如石油的成本上升,也是台灣不得不面對的挑戰,而物價隨之上漲也勢必影響民生經濟。

何況,弱勢美元對全球經濟的長期影響,早可從1985年的「廣場協議」中窺見一二。當年,美、日、西德、法、英五大工業國在紐約廣場飯店達成協議,迫使美元貶值,初衷是減少美國龐大的貿易逆差,促進出口,然而後果卻遠超預期。日圓和德國馬克急劇升值,日本出口競爭力大受影響,國內資產泡沫迅速膨脹,最終破裂,引發日本「失落的十年」。日本經濟學者野口悠紀雄曾回憶:「廣場協議是日本經濟的分水嶺,從輝煌走向衰退。」

台灣應從中汲取教訓!雖然台灣與美國經濟緊密相連,但我們不能忽視美國為自身利益進行經濟操作所帶來的潛在威脅。若台灣無法及早調整產業結構、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恐將重蹈日本覆轍,面臨長期經濟衰退的風險。

因此,無論誰最終入主白宮,台灣都必須未雨綢繆、自立自強;並儘速推動產業升級,增強內需市場韌性,並採取有力的應對措施,以促進經濟成長,加速多元化出口布局和強化自主經濟體系。唯有如此,才能在全球經濟風暴中屹立不搖,也唯有堅守「未雨綢繆」的精神和積極作為,方能安然度過未來的挑戰。

 

*作者為國民黨前立委,本文原刊於2024/11/05優傳媒,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