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革命先驅阿斯佩訪台!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盼「法台合作研發量子科學」(王秋燕)

量子革命先驅阿斯佩訪台!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盼「法台合作研發量子科學」(王秋燕)

作者:王秋燕

2022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法國知名量子力學家阿蘭・阿斯佩再度來台訪問,他接受《風傳媒》專訪時表示,「半導體是台灣最大的優勢產業,法國、台灣該針對此領域合作量子科學研發,兩國在推動量子科研可以做更多,法國該有更多學生到台灣念博士班,台灣也該有更多學生到法國進修」。

適逢2024年諾貝爾獎宣布各獎項得主之際,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阿蘭・阿斯佩 (Alain Aspect)受到法國在台協會邀請來台參訪。阿斯佩在繁忙的行程中,特意撥出短暫時間接受《風傳媒》訪問,表達他對法國與台灣的量子科學研究合作寄予厚望。

沒人知道半導體在量子運算方面是否有效率

阿斯佩專精於量子光學、原子光學、冷原子物理和量子計算等技術,《風傳媒》記者向他提問,「法國與台灣若合作量子科學研究工作,哪個領域最適合雙方共同發揮研發實力?」

阿斯佩回覆:「很明顯,台灣最大的科技優勢是半導體產業,但沒人知道半導體在量子運算方面是否有效率。所以,現在有一些更先進的領域,例如中性原子、離子或光子,我認為所有這些領域的研發都該持續進行,因為沒有人可以確定什麼是最有效的。但顯然,目前在半導體、量子方面的研究進程,尚未達到我提及的先進階段。」

《風傳媒》再提問,「這是你二度來台訪問,在拜會企業、大學後,會如何建議法國、台灣在提倡量子科學研究上進一步做什麼?」阿斯佩回覆:「我絕對鼓勵法國、台灣投注更多經費在量子科學研究領域,互相鼓勵兩地學生交換去另一個國家念博士班,研讀博士班的數年內,不僅能學好語言、交到好友,甚至終其一生,你都能夠與這些學術有成的好友持續交流,達到更大的科研成果。」

阿斯佩強調,「科學界需要新血加入,尤其是量子科學領域,特別需要民主國家加強合作,為創新科學和產業建立人才庫。這就是為什麼,我很高興以我的名義參與一項法國、台灣倡議,旨在加強學生和研究人員在量子科學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在台灣期間,我有機會與學術和技術合作夥伴接觸,討論啟動這項計劃。」

阿佩斯此次來台除受邀於鴻海科技日演講、辦新書《愛因斯坦與量子革命》簽書會外,14日接受台灣大學(以下簡稱台大)授予名譽理學博士學位,15日在台大「宋恭源先生頂尖研究講座」舉行「The Two Quantum Revolutions: From Concept to Applications」演說,並與台灣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院士對談、答覆學生提問。

阿斯佩在演說中,探討量子糾纏的實驗證據及其應用,從愛因斯坦的「鬼魅般的遠距作用」到貝爾不等式的違反,再到現今量子科技的突破性進展,揭示量子力學在現代科技中的巨大潛力。

秉持「凡事沒有不可能」精神持續科研工作

在多年物理學、量子力學研究,阿斯佩坦承會一直遭受挫敗與挑戰,對此,他向在場聽講的學生們給出建議,「我一直喜歡抱持凡事沒有不可能解決的態度,不去想解決大氣層中二氧化碳過多的問題是不可能的。要有解方,就要採取行動,科學研究就是採取行動。」

阿斯佩出生於1947年,1965年在卡尚高等師範學院學習,1969年獲得巴黎大學奧賽科學學院物理學學士學位,1983年獲得光學研究所博士學位。他在1980年代初進行開創性的實驗,驗證量子糾纏違反「貝爾不等式」,他的實驗為量子粒子的非局域行為提供重要的證據,對學界了解量子層面真實性的基本性質產生深遠影響。

阿斯佩對物理學的貢獻而獲得無數獎項和榮譽,包含1999年馬克斯伯恩獎、2010年沃爾夫物理學獎、2012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章、2013年尼爾斯波耳國際金獎、201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尼爾斯波耳獎章、2013年巴爾贊獎等。

最廣為人知的是,2022年與美國學者克勞澤(John F. Clauser)、奧地利學者柴林格(Anton Zeilinger)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表彰他們通過光子糾纏實驗確定貝爾不等式在量子世界中不成立的卓越貢獻,並開創量子資訊學科,促成日後量子電腦和量子加密通訊的研究發展。

 

*本文風傳媒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