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激進挑釁兩岸路線的幕後(柳金財)

賴清德激進挑釁兩岸路線的幕後(柳金財)

作者:柳金財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兼澄正書院主任)

最近以來,賴清德總統在兩岸論述及國際戰略上,持續採取強硬及激進、挑釁之路線,不僅批判2758決議無涉及台灣主權及國際地位安排;更宣稱絕對不會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究竟是什麼因素造成其兩岸路線,從既往蔡英文所宣稱的戰略模糊,卻轉變成戰略清晰呢?

尤其是最近美國官員在2758號決議解釋,宣稱這不等於「一中原則」;也不代表國際社會對「一中原則」有共識。美國公然挑戰大陸在國際社會所建構一中體制,促使台灣更成為美印太戰略馬前卒角色,台灣恐成為其戰爭代理人角色,兩岸更趨於戰爭邊緣風險。民進黨政府採取抗中保台路線及聯美抗中戰略,與美國印太戰略目標合謀,皆以圍堵中國為標的。

自賴清德就職以來,一再公開倡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且將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和台灣三個稱謂是國家名稱,通篇就職演說使用中國稱謂大陸。賴清德主政下,透過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公開宣稱兩岸關係是國與國關係,兩岸兩區是兩國關係。儘管陸委會主委邱垂正最終論及依據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然而,賴清德從未宣稱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對九二共識直接標籤化為一國兩制,未提出任何替代方案。

究竟是什麼因素造成賴清德並未完成繼承蔡英文維持現狀路線呢?本文認為四大因素,肇致賴清德比蔡英文兩岸路線,更趨於強硬及激進。

首先,賴具有強硬的政治性格及欠缺民主治理素養。賴清德自許是一位個性耿直及以清廉自詡的政治人物,在品性具有高超自我要求,使其站在政治道德高地批判藍白政黨,走向親中賣台道路,不斷污名化反對黨、宮廟、陸配等成為大陸在地協力者、受統戰及認知作戰影響。

然其醫生背景相對於陳水扁、馬英九及蔡英文皆為台大法律性畢業,故其專業性本較缺乏法政專業素養,其自詡剛正不阿反流於行政專斷,相對陳馬蔡而言,較為欠缺法律專業素養及民主治理包容理念。從擔任台南市長時期因議長涉及賄選,首開地方自治史上「官員集體不進議會」之惡例,賴清德對台南市議會議長李全教賄選案對外聲稱,除非李全教的賄選案司法已經釐清,否則不會進市議會;且只要李全教主持議會,市府官員都不會參加,宣稱一切毀譽由他承擔。這種不遵守法治卻以泛道德主義處理市政,往往流於意識型態堅持、標籤化他者。

此案遭到監察院彈劾,批判賴清德違法不進議會, 架空該市立法權,悖離民主與法治原則, 傷害憲政體制。此案凸顯賴個人意志非常堅強及主觀認知強烈。賴清德對近期引發爭議的立法院職權修法,作為少數領導人卻批判該法案有違憲之虞,儘管已完成簽署並公佈法案,但同時也聲請憲法法庭釋憲及進行暫時處分。無論是從其論述務實台獨、新兩國論,皆彰顯其具有強烈意識型態及專斷政治性格。

其次,欠缺黨內外政治勢力掣肘。鄭文燦的司法事件其政治影響相當巨大,這意味著消除黨內蔡英文溫和兩岸路線的掣肘。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遭羈押後,白色力量所代表溫和兩岸路線恐漸沒落。可以說,賴清德新兩國論路線排除黨內外政治勢力制約,故其兩岸論述日顯激進及挑釁。

據網路媒體民調顯示,針對京華城案,選擇不相信柯文哲的高過五成民眾,相信者僅約三成;另五成五民眾認為,政治獻金案與京華城案加深了他們對民眾黨的負面印象。這勢必衝擊藍白政治聯盟的穩定性,民眾黨在柯文哲政治魅力下形成,柯尚能制約八位不分區立委;一旦柯完全垮台,因其成員複雜、意識型態分歧、較不具共同價值及路線,在欠缺強有力領導核心狀態下,恐造成不分區立委依據議題及意識型態而尋求依附不同政黨,導致藍白聯盟分崩離析、潰不成軍。

若藍白政治聯盟解體,賴清德雖為少數領導人,透過各種威脅利誘方式掌握立法院,則原本的分立性政府將又走向一致性政府,任何國會改革恐均胎死腹中,導致立法院藍白聯盟及綠攻守易勢,形成民進黨一黨獨大優勢。

再者,近期美國總統選舉及官員評判2758決議所促動。最近適逢美國總統大選,中國政策成為政策攻防議題。儘管美國無論是民主黨及共和黨、行政部門及立法部門,皆採取反中政策立場傾向。此源自美國擔心全球霸權地位殞落心理恐懼,所謂所謂修習底德陷阱產生,正隨中國國力提升日趨明顯。此刻美國總統大選辯論,兩黨候選人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及共和黨候選人川普,皆有拉升對中較勁聲勢,美國對對中政策激烈辯論,往往鼓勵賴清德激進兩岸路線飆漲。

包括部份美國官員帶頭批判2758號決議。美國官員宣稱決議,並未處理台灣參與國際的問題,試圖為台灣參與國際組織鋪路。例如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藍墨客(Mark Lambert)提出四項澄清,試圖擴大台灣國際活動空間:2758號決議不等於「一中原則」;各國與台灣的關係是依據其主權所決定,與此決議無關;此項決議未排除台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

同時,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曾言,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並無決定台灣地位、也無排除國際社會任何國家與台灣建立外交關係,更無排除台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體系。事實上,美國政府也並未要發展出與台灣正式外交關係,只是增加實質關係。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舉行「印太區域的強權競爭」聽證會,美國副國務卿康貝爾(Kurt Campbell)出席作證,指出2758號決議被中國用來作為一個外交工具,辯稱台灣的地位是非法的;陸對一個中國原則的詮釋也讓台處於劣勢。然美國及其重要盟國,並不會在聯合國大會及其他以主權國家為身份參與國際組織提案,美國支持台灣擴展國際空間說法,流於口惠實不至。

最後,荷澳義公開批判大陸扭曲2758決議,是否逐漸產生示範效應有待觀察。荷蘭國會在歐盟內部尋求支持,義大利國會也表態。儘管8月澳洲參議院通過挺台動議,指聯大第2758號決議並不涉台;荷蘭國會於9月12日以147票對3票通過動議,拒絕大陸對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解釋。

另外,荷蘭眾議員暨IPAC荷蘭共同主席帕特諾特(Jan Paternotte)宣稱,「中國試圖在國際社會上孤立2400萬台灣人,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正在被濫用,來阻擋台灣在國際社會的代表權。」該動議內容要求荷蘭政府在歐盟內部,尋求對這項立場的支持,但歐盟國家效法追隨者後續有義大利。上述這些國家僅在國會倡議,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正在被濫用,來阻擋台灣在國際社會的代表權。然而,究竟其政府外交政策如何展現,尚待觀察之。且美國即時也如此倡議,但最終並未在聯合國大會及以主權國家身份參與國際組織中提案邀請台灣參與,這彰顯其支持力度不足,其政治效果流於雷聲大卻雨聲小困境,最終恐是虛晃一招。

這顯示賴清德倡議強硬兩岸路線,既因個人強硬政治性格使然,也有因已經缺乏黨內外政治聯盟勢力阻礙;更有來自國際因素所造成。然而急獨帶來急統,賴清德強硬兩岸路線,也會受到大陸強烈的反台獨及反干涉的壓制。

 

*本文原刊2024/10/1梅花新聞網,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