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柳金財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兼澄正書院主任)
日前行政院長卓榮泰宣稱,二七五八號決議不涉及台灣任何政治地位的最終立場;台灣聯合國協進會宣達團籲請重新審視二七五八號決議,支持台灣成為其正式且獨立的會員國;澳、荷國會相繼聲明拒絕中國扭曲二七五八號決議,籲開啟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政府從國內到國際分進合擊宣傳造勢,一時似乎台灣問題國際化趨勢明朗,然此對台灣拓展國際空間究竟有何實益?恐難有期待。
首先,分進合擊衝撞一中原則及國際社會一中體制。此前在台召開的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年會曾通過決議,宣稱二七五八決議並未提台灣政治地位,也無從主張中國對台擁有主權。接著,台灣聯合國協進會宣達團倡議「二七五八號決議文不代表台灣,台灣不屬於中國的一部分」。這種說法衝撞大陸構築的國際社會一中體制。
其次,藍綠政黨因國家認同分歧,對決議解釋產生嚴重爭論。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呼籲朝野黨團就「聯大二七五八號決議案不涉台灣主權」發表聯合聲明;但國民黨則提案「中華民國自始反對二七五八決議」,以中華民國名義重返聯合國為主軸。
復次,藍綠對決議解釋符合憲法精神爭論。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宣稱,荷、澳於各自國會中通過新決議案宣稱中國對台灣沒有主權,台灣不是中國一部分。這其實違反憲法一中,及兩岸領土及主權重疊的憲法主張。兩岸關係應是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國民黨立委主張應回到「中華民國主體性」,以符合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及國家利益,支持以「中華民國」擴大參與國際組織。
再者,美國官員批判二七五八決議,卻未在聯合國及世衛組織提案支持台灣參與。美國官員宣稱該決議並未處理台灣參與國際的問題,例如AIT主席羅森伯格宣稱,決議並無排除任何國家與台灣建交,更無排除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體系。但美國並未與台灣發展正式的外交關係,雖呼籲擴大台灣的國際空間,卻未在聯合國大會及其他國際組織提案讓台灣參與。
最後,兩岸無政治對話基礎,反致台灣陷入國際空間日益萎縮困境。大陸當局對聯大二七五八號決議的詮釋,是立基於一個中國原則及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界定台灣問題是內政問題,而非國際問題,藉建構一中體制國際社會,孤立台灣、掣肘台灣參與聯合國或其他附屬的國際組織。
回顧陳水扁主政時,第一個斷交國是諾魯,為其執政二年三個月後發生;蔡英文主政第一個斷交國聖多美普林西比,為其就任後約五個月發生;賴清德當選後約兩周,諾魯宣布與大陸再次建交,足見大陸對民進黨籍總統觀察期愈來愈短。
當執政黨意圖將台灣問題國際化,反讓自身更陷入緊箍咒,愈要擺脫卻更加被綑綁。台灣國際活動空間日蹙,一中原則具有排他性,成為零和賽局。
現階段兩岸陷入螺旋敵意關係惡化,其主因在於執政黨不承認九二共識。各國挑戰中共在國際社會建置的一中體制似乎力道有限,甚且還附和之。
台灣無法參與聯合國體系專門組織的情況日趨惡化,官員或媒體無法參與相關會議,甚至一般民眾也難以進入聯合國總部。尤其是自提出兩岸互不隸屬、新兩國論後,執政黨愈想將台灣問題國際化,愈要宣稱兩岸互不隸屬,就會更激發中共加大反台獨及反干涉的力度,形成愈掙脫卻愈緊縮,愈要台灣問題國際化,反陷入內國化的弔詭。
*本文原刊2024/9/24聯合新聞網,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