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又無理的處理金金併,金管會令人失望(風傳媒)

官僚又無理的處理金金併,金管會令人失望(風傳媒)

萬眾矚目、被認為註定是高潮迭起的「雙金搶親」大戲碼,在觀眾們都坐好板凳準備激情觀戰時,卻軋然而止、突然落幕,原因是金管會駁回中信金公開收購新光金的申請。

這件事,讓人失望的倒不是市場沒有「搶親大戲碼」可看了,而是金管會用了一個糟糕的理由駁回,那些期待彭金隆接掌金管會後,能採更開放政策、為金融市場注入更多活力的人,只能失望怨嘆。

至於之後金管會官員說出「就是不同意」的話,就更讓人搖頭,那是集官僚與黑道流氓話語的反應,只能說是已經等而下之了。難怪外界要揣測金管會「擋中信助台新」是因為有大門神王美花的緣故。

上月新光金與台新金董事會分別通過合意併購案,隔日中信金出面「搶親」,董事會通過公開收購10-51%的新光金股票,同時向金管會提出申請,形成「雙金搶親」。台新與新光之間屬合意併購,中信金對新光金則屬「非合意併購」(或稱敵意併購),由於在此之前,已有富邦金非合意併購日盛金的案例,因此業界多認為金管會會核准、沒理由擋。

但讓外界意外的是,在距離最後審核期限仍有多日時、金管會在中秋節前就宣布駁回中信金的申請,官方用詞是「緩議」,4大理由包括:1、投資計畫內容對整併各種狀況計畫不夠;2、如未完成整併對釋股處理欠缺執行內容;3、對被投資壽險子公司財務狀況掌握不足;4、公開收購以換股跟現金兩者一起,換股對雙方股東權益、保障不足。

坦白說,看了這4大理由是讓人啼笑皆非,例如2、3項就如「沒話找話」,或是硬找理由卡卡,併購不成的釋股計劃不難訂,頂多補件即可;對壽險子公司要到什麼程度才算是「掌握財務狀況」?只要中信金財力、規模足以承擔其風險即可,難不成都要效法台新金先入主的方式嗎?

至於談整個各種計劃足夠與否,就牽涉到2個問題,一個是「足夠與否」這種主管機關主觀認定的標準,實在過於自由心證,因此這是一個糟糕的標準與理由。

第二個是台灣的政府單位,時常有「高人一等」、比企業更專業的「錯覺」,因此動輒要審這審那,例如幾年前鴻海投資日本夏普時,投審會就說要審查「價格合理性」、資金結構穩固與否等,換句話說,投審會以覺得他們比郭董還行、還了解產業、更能掌握海外併購事宜,還可以越俎代庖替郭董把關、看看鴻海財務是否會因此有問題。

坦白說,這當然是大笑話,但擁有審核權的機構、官員,確實很容易、也時常自我膨脹到「忘了我是誰」;金管會以「整併各種狀況計畫不夠」駁回,就有點這個味道在內。

至於說「公開收購以換股跟現金兩者一起,換股對雙方股東權益、保障不足」的理由,也難以成理;一來原本企業合併方式就可以有不同選擇與方式,可以換股、可以現金、也可以是兩者搭配,這是「基本款」,再衍生出去則是有各種不同的財務搭配方式。但這些方式都是普遍被接受、也很難說那種較佳,只要股東都接受股票搭配現金方式即可。

再者,依照金管會這種標準,雖然台新與新光是合意併購,但併購方式為換股加辛種特別股,後者其實就是一種負債,這種結構「對雙方股東權益、保障」到底又有多好?金管會依相同標準,是否也要駁回其合併案?

其實,從官員的發言與態度可看出,追根究底,金管會要的就是:金融穩定、維護市場秩序。這種標準與要求望似正確,但方式卻錯誤又「阿Q」,藉著掐死非合意併購、打壓市場力量得到的「金融穩定」只是假象,倒是讓市場回到「死水」狀態。

在「雙金搶親」案出現,加上之前富邦金非合意併購日盛金的案例,原本以為主管機關邁步開放、支持(或是至少不阻擋)非合意併購而活絡又躍躍欲試的金融界,算是夢醒了,台灣金管會還是那個保守、畏事、求無過大於有功的官僚單位。

這碼搶親戲碼落幕前,金管會還不忘秀一段極度惡劣、下作的官僚脾氣:申請案「被緩議」後,中信金發重訊說要修訂計劃再送申請,表明不放棄的意思。金管會官員直接說,雖然「文字委婉、但監理態度堅定,就是不同意」,金管會無法容許金融機構有任何擾動市場秩序的行為,不要輕忽金管會維護市場秩序的決心。

坦白說,中信金搶親看不太出來有什麼「擾動市場秩序的行為」,因為一切都依法走、要金管會審核,擾動股價、破壞台新金「折價併購」新光金的算盤倒是確實,這讓台新金不得不加碼、多付出500多億元,但得利的股東也不少。而身為金融主管機關,更不該有那種「合意併購比敵意併購優良、高尚」的錯誤想法─而顯然金管會就是如此的外行。

金管會提不出有說服的理由卻又堅定的「就是不同意」態度,除了台新金受惠外,市場、股東、金融界看不出有任何人受惠。外界會傳出金管會如此捍衛台新金利益,就是因為前經濟部長王美花現在是台新金獨董,其先生顧立雄是現任國防部長,也是其來有自。

金管會大打官腔、耍流氓式的「就是不同意」,非常成功的嚇退中信金,馬上發重訊說不再推併購案了。中信金顯然是有「學到教訓」─多年前中信想併兆豐,官方勸阻無效,之後就惹上紅火案等官司纏訟多年,這次看到金管會威嚇,馬上舉白旗投降,也算是識時務,畢竟,對銀行而言,監理單位就如上帝。只是這一來,國內金融界又回到無聊、平庸的「死水狀態」,以後就別再扯什麼打亞洲杯甚至世界杯的話了。

 

*本文經風傳媒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