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宇(大農業博士,農漁經學者)
中國大陸才剛宣布有條件開放台灣文旦柚進口,近日又突然宣布將自9月25日起,中止台灣的鮮水果、蔬菜、水產品等34項農產品免徵進口關稅,這也是大陸針對ECFA早收清單產品,取消讓利措施的第三波,已達總項目(500項)的36%,一旦台灣農產品在大陸的價格變貴,勢必減弱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優勢,而陸方一直強調兩岸當年簽署的「兩岸經貿合作協議」(ECFA),是在基於「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所完成的,賴政府若繼續堅持「兩岸互不隸屬」,否認「九二共識」,陸方最終中止ECFA,似不可免,而一再強調「農為國本」的賴政府,至少有責任不要讓農產品被綁上兩岸可能對撞的列車!
此次國台辦表明,因為賴清德堅持台獨立場,同時限制1千多項大陸農產品進口台灣,所以停止對台關稅優惠,也毫不掩飾與政治有關。然而從賴政府相關單位的反應來看,既無力也無心解決問題。由於大陸不但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最大的順差來源,大陸官方若認定賴清德總統持續進行謀獨挑釁,勢必持續加壓,除透過政治,軍事、外交等強力施壓外,恐將持續升高對台貿易制裁或取消優惠,一旦兩岸農產貿易脫鉤斷鏈,對台灣農產品產銷及價格,確實會造成重大衝擊。台灣政府一再宣稱大陸市場具高度風險,早就應該全力幫助台灣農民趨吉避凶。
最扯的是,迄今連最基本的「兩岸農產貿易預警暨風險管控機制」都未建立,讓台灣農產品繼續涉險(2023年農產品出口大陸尚有5億多美元);蔡前總統上任之初,即強調「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要分散風險,還動用大筆經費和人力,大張旗鼓的推動新南向計畫,如今八年過去了,根據官方統計資料顯示,2023年台灣農產品外銷到新南向國家(越南,泰國、澳洲馬來西亞等18國)達12.2億多美元,以水產品為主,主要集中在越南(牛皮革、冷凍鮪魚)、泰國(冷凍鰹魚、冷凍鮪魚)、澳洲(其他農耕產品、冷凍鱸魚)、馬來西亞(其他農耕產品、黃豆油、冷凍鯖魚)及新加坡(其他農耕產品、穀類調製品),與預期還是出現很大的落差;再者,賴政府認定大陸取消34項農產品關稅優惠係屬經濟脅迫手段,除表達強烈抗議外,也表示政府早有掌握與因應,同時舉出2020年將鳳梨外銷到澳洲,2023年鳳梨外銷紐西蘭,還有紅肉的紅龍果外銷到日本的成果,且農產品對大陸市場依賴度已顯著下降,對台灣農業「損失有限、影響可控」。
事實上,隨著國際農產品競爭激烈,貿易複雜化,想要開拓一個新而穩定的外銷市場並不容易,需要有完整的配套而不是光靠補貼;就以政府提到的鳳梨外銷澳洲為例,2021年鳳梨外銷到澳洲只23公噸,2022為10公噸,2023年15公噸;2023年鳳梨外銷紐西蘭也僅1公噸;再看看近三年台灣農產品出口總值從2021年的56.7億美元,縮減為2023年的48.9億美元(-7.8億美元);對大陸農產品出口總值從2021年的11.2億美元,縮減為2023年的5.02億美元(-6.18億美元);近三年台灣水果出口總值從2021年2.91億美元,縮減為2023年的1.63億美元(-1.28億美元),對大陸水果出口總值從2021年的1.07億美元,縮減為2023年的0.15億美元(-0.92億美元),還是無法彌補失去大陸市場損失,何況許多農漁產品只是改先進香港再轉往內地(2023年香港居台灣農產品外銷第四名,佔總出口值10.2﹪與大陸10.3﹪相近,且持續成長中)。若真想脫離大陸市場,台灣農業從政策,預算分配,科研,育種,品種選定,農民培訓,日常管理,農藥物合理使用,收成,多元加工,物流,核心市場選定等,均須作徹底的革新。
從上述的分析,我們必須承認台灣迄今仍未能脫離對大陸(含港澳)農產市場的依賴,兩岸農產貿易一旦脫鉤斷鏈,對台灣農產品產銷及價格,確實會造成重大衝擊。為此,台灣政府才會繼續藕斷絲連,一邊享受大陸讓利一邊強力抗中,大陸官方也才會一再拿台灣農產品,當作敲打台灣政府的籌碼,甚至不惜綁上兩岸可能對撞的飆速列車。只是農民何辜,他們只是想把辛苦種植的農產品,以好的價錢賣出,讓家人過上安穩的日子罷了,根本無力左右台灣領導者「由上而下、強勢決策」的政治風格,卻要無端承受兩岸關係惡化產生的苦果!
當前「九二共識」與「新兩國論」正競相飆速,誰能到達終點,仍充滿變數。古云「善為國者 順民之意」,「民心所向,雖危而終安」,大陸官方若想讓兩岸民眾相向而行,至少應避免刺激性的負面言行;賴總統想實現台獨信念,至少要展現把農民帶離大陸市場並找到更好的出處的能力;若只會靠大撒幣安撫農民,任令農民遭「政治」擺弄,終將失民心,失天下!
*作者為「新故鄉智庫」國政顧問,本文原刊於2024/9/26風傳媒,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