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近期檢調偵辦議員詐領助理費案連環爆,藍綠都有人被查辦,全台民代人人憂心會成為下波被約談的對象。賴總統上任後雷厲打貪,但不能只強調「證據在那裡,就辦到那裡,不分黨派」,更應盡速修改不適宜或不明確的法令,並避免檢調、司法為了升官而政治辦案。
全台打貪風聲鶴唳,重量級政治人物如鄭文燦、柯文哲接連中箭,也有縣市首長落馬,但因為針對性太強,偵辦手法又嫌粗糙,導致台灣民意基金會17日公布的民調,賴總統的不支持度飆升13個百分點。
司法公平是民主政治的核心。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說:「司法是政府最堅強的支柱。」美國故總統威爾遜說:「政府堅實的基礎是司法的公正和公平。」賴總統以道德自許,應能心領神會美國兩位總統重視司法正義的精義。
英國17世紀法學家培根說:「法官必須提生硬的解釋與牽強附會的推論,因為沒有任何的磨難比法的折磨更糟。」台灣民眾對司法判決的信任度多年調查都在50%以下,每次總統大選都有候選人高喊司法改革,但如同風中承諾,上台就忘了。
其中雙標裁判和選擇性辦案最受民眾質疑。美國故總統傑佛遜強調,所有民眾都應享有平等、準確的司法,無論他們來自哪個國家,也無論他們屬於何種宗教或政治派別。但台灣的檢調、司法系統最近的表現顯然不符合上述的無差別對待標準。
台北京華城案和高雄國賓案顯示,全台的容積獎勵在圖利與否上存在容易讓人入罪的陷阱。而立委、議員在助理費用的運用上多年來都有被判貪汙罪的高風險。當法律的不確定性高時,法官的自由心證就容易被政治導引或誤用,賴總統豈能漠視?
美國律師米勒1985年曾在《時代周刊》描繪各國的法律情境:在德國,除了所准許的之外,法律之下的一切事情都是禁止的。在法國,除了所禁止的之外,法律之下的一切事情都是准許的。在蘇聯,一切事情都是禁止的,包括法律准許的。在義大利,法律之下的一切事情都是准許的,尤其包括禁止的。至於台灣的法律情境是什麼,大家應該深思。
「公正沒有力量則束手無策,力量沒有公正則通向暴政。」法國神學家帕斯卡說:「既然我們沒有能力給正義以力量,那就讓我們給力量以正義。」人民是監督政府最可靠的力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已不符當代公民的職責。
除了打貪被質疑有政治意圖和偵查過程被操作之外,賴總統提名的司法院長、副院長和大法官人選也太過「綠友友」,大多數人選的涵養和聲望也未受到社會肯定,在野黨已表明無法接受。台灣司法的公平正義會如俄國詩人葉夫圖申科說的,是一輛「晚點的火車」嗎?就看賴總統要不要讓司法正義上路了!
*作者為「新故鄉智庫」國政顧問,本文原刊2024/9/22中時,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