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位甘迺迪對美國總統大選的影響(姜保真)

這一位甘迺迪對美國總統大選的影響(姜保真)

作者:姜保真 前興大教授

美國大選的第三選擇難產

2024年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先前有不少美國選民也感覺無奈,因為看似只能在一個老朽(拜登)及一個定罪泛(川普)之間做選擇,小羅伯特·法蘭西斯·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原本是獨立參選的競爭者,如今也已黯然棄選。

即使對美國政治不甚關注的外國人,對於「甘迺迪」家族也應有如雷貫耳的熟悉感:首先是61年前的11月,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甘迺迪 (JFK)1963年在德州達拉斯遭槍擊暗殺死亡。接著是他的親弟弟羅伯特·甘迺迪(RFK),被哥哥任命為司法部長,哥哥遇刺後他隨即辭職,投入1968年總統大選,不幸亦於同年被暗殺身亡。

甘迺迪總統的另一個弟弟愛德華·泰德·甘迺迪(ETK),是民主黨參議員大老,多年前也有心接替兄長餘蔭參選總統大位,孰料1969年他深夜女秘書同車墜入河中,泰德自己游上岸逃生,遲至次日方報警,女秘書早已香消玉損,引發喧然大波,後亦不了了之。

卡洛琳·甘迺迪(CBK),是甘迺迪總統夫婦嫡女,歐巴馬2008年參選總統,造勢大會請出卡洛琳與叔叔泰德助講,當她說歐巴馬是「像我父親一樣的人」,全場觀眾歡聲雷動。2013年歐巴馬第二任總統就職後任命卡洛琳為駐日大使,是典型的政治酬庸。卡洛琳最糗的是2008年電視受訪,有人計算她在短短30分鐘內講了142次「you know」(你知道的),觀眾譁然。

「You know」在英語會話中沒有明確的意義,其作用大抵不過是「填補詞」(fillers),有助於講話者緩和氣氛,好再思索如何接續談話。可以用,但如此頻繁就令人震驚了。難怪後來她獲提名出使日本,共和黨人紛紛找出這段短片嘲諷其為「You-know-high」。川普曾在競選時取卡洛琳為例,說她是歐巴馬政府「不稱職的外交官」。川普2016勝選後,駐日大使自然換人。然而2020年拜登勝選,卡洛琳再度受聘出使澳洲。

甘迺迪家族開花散葉,人數雖多,目前在檯面上的僅餘小羅伯特·甘迺迪較為突出,今年70歲,是RFK的兒子、JFK的姪子。早年畢業於哈佛,循一般從政路線,再唸法律博士學位之後,先是地區檢察官,接著投入環保律師及寫作,創辦了一個環保組織。

小羅伯特·甘迺迪是在2023年起心動念想參選總統,起先還是延續家族傳統支持民主黨,但投入黨內初選挑戰現任的拜登總統之後,據他自稱一路遭到打壓。終於在去年10月造勢大會上宣佈脫黨以獨立參選人身份續戰:

「我有意從兩黨奪回權力還交美國人民」,他生動地描繪當前美國政治宛如兩個十幾歲青少年爭奪汽車方向盤控制權,而車上的GPS導航確是被財團游說者操控:「當前我們彼此憎恨,是被操控的。我的任務就是要團結美國人民,然後我們要齊心跨越藩籬。」

小羅伯特·甘迺迪起先的聲勢頗旺,不少草根民眾欣賞,也有一些藝人及體育明星不吝表態支持,自然也引來一些金主捐款。他的聲勢出自美國人民對兩黨輪流治國的厭煩,「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2022年8月公佈民調,詢問受訪者是否樂見更多的政黨出線參與選舉?結果有將近四成的受訪者贊成,中間選民更有過半數(53%)支持。

小羅伯特·甘迺迪的主要群眾基礎就是這一群不滿紅藍兩黨的公民,比例高達74%自承為中間選民。可嘆美國人民,廿世紀以來的選舉史上,從未能脫離兩黨挾制的魔咒。他引用蓋洛普民調,指稱63%選民認為兩黨代表美國「做了很糟糕的工作」,因而需要第三黨出線。

其實歷屆美國大選,經常有多組人馬列名選票,但影響微不足道。2020年也有多組候選人,除了紅藍兩黨,全民普選票名列第三的是自由黨(Libertarian)候選人,獲得1,865,641票(1.18%);第四名是綠黨(Green) 候選人,獲得406,711票(0.26%)。再上一屆的2016選舉,自由黨與綠黨候選人分別獲得更多的4,489,341票及1,457,218票,雖亦未成事,卻足以影響希拉蕊在幾個州與川普的的勝負差,選後引發不少民主黨人怨嘆。2020年大選,小布希在佛羅里達州僅以537票險勝民主黨的高爾,後引發重新驗票計票風波,而代表綠黨的奈德在該州攫取97,421 票,民主黨人自是埋怨他,其實選後詳盡分析:投票給他的選民未必都是民主黨支持者。

美國史上也曾有第三方面候選人競選總統而獲得驚艷的成績,1992年大選,富商羅斯·佩羅(Ross Perot)由於不滿雷根及老布希兩任共和黨總統的經濟措施,亦不認同民主黨相應對策,憤而獨立參選,雖然基於選制而未獲一張選舉人票,但得到19,742,267普選票 (19%),是美國近代史第三方參選人最佳表現。

他的主要政見

小羅伯特·甘迺迪以獨立候選人投身參選,起先振奮不少美國選民,認為或許堪與佩羅比美,足以左右兩黨選情。他的民調支持一度高達15%。2024年3月,他挑選加州混血華裔律師及企業家、慈善基金會領導人,38歲的妮可·夏納翰(Nicole Ann Shanahan)出任競選副手搭檔。夏納翰的生母是中國大陸移民,據說她從前夫(谷歌創辦人)得到一筆巨額離婚贍養費,與小羅伯特·甘迺迪結盟後,拿出大筆銀子資助,今年美國橄欖球超級杯比賽時,賽場巨型螢幕就出現他倆的競選廣告,所費不貲!

小羅伯特·甘迺迪的主要政見可歸納為「反戰」兩字,今年7月他推出一部短片,闡述為何「北約」(NATO)近年來汲汲營營於歐洲東擴,甚至也要推進亞洲,企圖在東京設立辦事處,又慫恿英國、荷蘭、德國的軍艦穿越台海造勢。他一語道破是美國的軍工複合體產業亟需資金,必須塑造緊張的地緣政治衝突態勢,方有利於遊說會員國政府擴軍、添購軍火。

2023年6月小羅伯特·甘迺迪在美國大學校園演講,當時他仍積極參與民主黨內初選,民調顯示拜登支持度70%,他也有17%,評論俄烏戰事時如此說:

「我對於俄羅斯殘暴而血腥的入侵一個國家感到厭惡,但是我們必須了解我們的政府自1990年以來,經由一再的、刻意的挑釁俄羅斯,也對當今情勢有責任。」

小羅伯特·甘迺迪對於美國介入烏克蘭一向表示旗幟鮮明的反對意見,他說:「我們已經把烏克蘭這個國家變成一個附庸國,在俄羅斯與美國之間打代理人戰爭。美國涉入這場戰爭對烏克蘭人民是可怕的。」他說烏克蘭這場代理人之戰,「完全只是為了我們美國想像中的地緣政治利益」。

「我們已經忽略太多、太多的機會,原本可以和平地結束這場戰爭。我認為現在由我們主導這場戰爭的方式是糟糕的。」

「幾十年來美國和北約對待烏克蘭及俄羅斯的政策,製造了目前的戰爭。我們被告知這只是一場人道的演習,如果是人道的,就應該降低流血及縮短衝突。」

2023年5月他在推特上寫著說:「他們要的是一場在大戰略計畫下的戰爭,要摧毀任何一個國家如抗拒美國帝國擴張的俄羅斯。」抨擊拜登政府:「它們只是一昧假想這是不可挑戰的,他們對我們撒謊,製造民眾同意戰爭的假象」。

讀者您過去可曾聽聞哪一位美國政壇檯面上有頭有臉的政治人物,如此直言批評美國的外交政策呢?拜登與川普或有互罵,但雙方皆未自承俄羅斯是「resists American imperial expansion」(抗拒美帝擴張)-這是非常坦率且辛辣的字眼。

最近美國兩黨接連舉行全國代表大會,我們台灣的立法院也派遣三黨代表赴美「觀選」,而美方兩黨只是推出參眾議員接待,講點支持自由民主的客套話。試問:為何不秉持多元平衡的立場,也接洽會晤小羅伯特·甘迺迪?詢問他可知我們台灣也正逐步走向烏克蘭化(Ukrainization)?聽聽他怎麼說?

去年6月他在「播客」(podcast)受訪,表明自己的經濟政策也與「反戰」相關,乃是主張削減軍費,節省的資金將投資於國內建設。他引用當蘇聯崩解後,美國國防支出從一年6,000億美元降為2,000億,說這是「和平紅利」,因此一定要致力於維持國際和平,方能轉而提升國內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人民的生活困苦是他心念念的大事:

「有35%的美國人民沒有賺到足夠的錢支付基本生存所需,就是食物、交通、房屋。而這意味著美國人民坐在斷崖邊緣,他們距離成為無家可歸者僅有幾呎之遠。」

過去大陸的企業家馬雲訪美受訪,也曾當眾開示觀眾說如果把兩次伊拉克戰爭的軍費開支用在投資國內中西部州,豈不更好?但那樣的話,如何餵養貪婪無厭而咆哮流涎的軍工複合體產業呢?

「環保」也是主軸,2023年小羅伯特·甘迺迪宣佈投入民主黨初選,公開說:

「在百分之一 百的情形下,好的環境政策就是好的經濟政策。如果要衡量我們的經濟狀況,必須是這樣的衡量-根據如何產生工作機會及跨世代的工作尊嚴,以及如何保留我們社區資產的價值。」

他的參選網站如此寫:「我們將成為熱帶雨林保育及海洋復育的全球支持者,我們要重新思考過去的發展策略,那是只有重視經濟成長而忽視生態可持續性,終至兩者皆空。」

「移民」與「邊境」也是關切的焦點:去年6月他親自到訪亞利桑納州的美墨邊境城鎮,對記者說當前大規模非法偷渡現象對美國不是一件好事,「這是人道危機,因為全世界如今都知曉我們這裡有開放的邊境,人們被吸引來這裡,在此受到虐待,這是可怕的、恐怖的、恐怖的事件。移民者必須經由有秩序的、合法的申請程序。」

綜合言之:小羅伯特·甘迺迪在反戰及移民問題上傾向共和黨立場,而在環保方面與民主黨理念接近。但仔細剖析,他的深層理念也不完全雷同於紅藍兩黨,作為第三方的獨立候選人確實比較恰當。

他的戲劇性轉折

小羅伯特·甘迺迪自怨自嘆遭受媒體打壓,曾有民調顯示約兩成美國選民仍不認知他的政策及立場。即使他以獨立身分參選,中間選民仍有四成對他不熟悉;較熟悉他是誰的人中,持好感與反感者各半。而全美受訪選民中對他較有好感者,對川普也較有好感的佔52%,遠超過同時對賀錦麗有好感的 (37%);支持者中傾向共和黨的(40%),也超過傾向民主黨(26%)。這是草蛇灰線,顯然是偏共和黨的選民較能接受小羅伯特·甘迺迪的立場及理念。這也是他的個人政治傾向吧,他對拜登及民主黨人的批評較多。

諷刺的是:小羅伯特·甘迺迪畢竟是護庇在甘迺迪家族的餘蔭光環之下,尤其是他的伯父JFK,在蓋洛普歷史回顧性的民調,曾獲得九成受訪者肯定JFK在總統任內的政績,而不在意他不檢點的私生活。同時,從過去到今日的大多數甘迺迪家族成員,都是黨性忠貞的民主黨人。小羅伯特·甘迺迪一旦脫黨參選,就失去了家族及傳統民主黨鐵桿支持者的青睞,影響了民調表現。

根據美國「FiveThirtyEight」網站長期追蹤民調,2024年3月,小羅伯特·甘迺迪尚有10%以上的支持度,7月21日拜登宣佈退選,他的支持度從8.7%遽降為5.2%,隨著賀錦麗聲勢上揚,最後顯示三人分別為:賀錦麗(46.6%)、川普(43.8%)、小羅伯特·甘迺迪(4.9%)-可謂每況愈下。同時,有幾個州政府刁難他,威脅將不把他們兩人列印在11月的選票上,理由是民調支持度太低-這也是為何6月底CNN主持總統大選辯論未邀小羅伯特·甘迺迪出席的理由。

而「皮尤研究中心」今年8月14日發佈的最新民調是:賀錦麗(46%)、川普(45%)、小羅伯特·甘迺迪(7%)。這份民調是於7月1至5日(拜登仍然參選)及8月5至11日(賀錦麗出線)詢問相同一批受訪者,交叉分析他們的投票意志轉向:一個月中原拜登支持者有97%支持賀錦麗、原川普支持者有95%仍然支持川普、原小羅伯特·甘迺迪支持者則有39%轉向支持賀錦麗、20%轉向支持川普,僅有39%繼續死忠相挺。「皮尤研究中心」的結論是:

近期賀錦麗支持度的跳升,主要是來自原先支持或傾向小羅伯特·甘迺迪的選民移轉。

選民意識的轉變也反映在其他分層調查分析:皮尤7月民調有17%女性選民支持小羅伯特·甘迺迪,到8月僅剩7%;7月有21%黑人選民支持小羅伯特·甘迺迪,到8月也僅剩7%;30歲以下年輕選民中,7月有22%支持小羅伯特·甘迺迪,8月僅剩12%。

由於賀錦麗吸納了不少小羅伯特·甘迺迪的基盤群眾,增加了11月大選勝算,也使得小羅伯特·甘迺迪陷入長考:

8月21日,夏納翰在「播客」受訪,語出驚人透露她們這一組獨立參選人面臨困難抉擇:

「現在我們正在考慮兩個選項:其一是繼續選下去,成立一個新政黨,但是我們就會冒著風險讓賀錦麗與華茲當選總統,因為我們吸引來自川普的選票更多。或者,我們現在就離開,轉而參與川普的那邊力量。我們退選,然後向我們的基層支持者解釋為何我們做此決定。」

果不其然,8月23日小羅伯特·甘迺迪出席早先預定在亞利桑納州舉行的造勢場合,他向台下支持者宣佈「暫停」所有的選舉活動:

「面對這樣狠毒、體制化的檢查及媒體控制,我的內心已不再自信還有實際的選舉致勝之道。所以,基於良知,當我已不能誠實告知他們我還有通往白宮的真實道路,我就無法要求職員和志工繼續長時間工作,或是要求金主持續提供資源支持。從現在開始,我要轉向支持川普總統。」

在他的告別演說中不忘向太太道歉,「因為我做了一個政治決定,使她非常的不舒服」-其夫人曾多次表示厭惡川普,但他再解釋也許因為自己支持川普,能夠挽救更多的兒童,他指的是耽溺於加工食品、化工產品,以及過度肥胖的美國青少年。這也是環保理念。

稍後小羅伯特·甘迺迪趕赴也在同州造勢的川普場子,兩人同台亮相,川普高興地說他將對這場選舉有巨大的影響。先前川普已表示如果自己勝選,將考慮延攬入閣。

他的胞妹及幾位甘迺迪家族人士,隨即在社群媒體X上發表署名聯合聲明,指控他「對我們父親和家人最珍惜的價值觀之背叛」。

政治何其多變,又是何其殘酷無情,奈何?

稍後幾天,當有更新的民調顯示小羅伯特·甘迺迪棄選後,對兩黨競爭態勢的具體影響。

 

*作者為「新故鄉智庫」國政顧問,本文原刊於2024/8/28風傳媒,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