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錦麗可能逆轉勝嗎?(姜保真)

賀錦麗可能逆轉勝嗎?(姜保真)

作者:姜保真 前興大教授

2024的美國總統大選,將來勢必在政治學教科書上留一筆:先是前總統川普7月13日遭槍擊而倖免於難,接著是拜登總統7月21日宣佈退選,改推他的副手賀錦麗上陣。

川普遇襲後猶振臂高呼「戰鬥」,一時塑造了英雄形象,海內外多認為他勝算增加。須知美國政治是完全的「總統制」,不但可任命內閣主管內政,也是三軍統帥,兼管FBI及CIA,是有實權在握的國家領導人,因此人民普遍認為總統須具備「天選之人」的英雄魅力,是「Avatar」(阿凡達),這個字是印度語義字根,乃「天神降世化身為人」來拯救人類。其字義可附和基督教的「彌賽亞」-神子耶穌降世為人來拯救選民;而中國古代認皇帝是「天子」,也有類似的庶民心理寄託情結。

拜登在六月底首場辯論會後的聲勢暴墜而遭逼宮,廣義解讀就是黨內同志失望,認其軟弱形象不堪勝任「阿凡達」,「望之不似人君」?拜登雖以感冒及旅行一百個時區的疲勞自辯,但「天子」「神人」豈會疲勞?

拜登七月初接受ABC專訪,稍後另一位女主播訪問三個同為女性的政治評論者,其中一位與民主黨內高層較熟的答說在川普遇襲後,民主黨內「換拜」呼聲已經暫停(on pause),總統既要選到底,對手川普聲勢又看漲,不如暫觀其變。孰料拜登竟然主動退選,雖然遲了些,也算是急流勇退。接著他再表態支持賀錦麗上場代打,是另一個轉折高峰。而她在短短幾天就獲得原支持拜登的黨代表足夠票數轉移,至8月5日黨代表線上投票已獲九成九選票支持:先前暫停捐款的金主也恢復踴躍輸納,第一週募款即達2億美元。

美國大選的戲劇性轉折

如果從川普遇襲後的「on pause」算起:當時民主黨內意氣消沉,也許就讓拜登走完垃圾時間,把希望投射在2026的期中選舉再戰。「拜下賀上」帶來的既是驚訝也是驚喜,激起黨內悲壯士氣,鼓其餘勇再打這一百天選戰,力抗川普。紐約時報民調顯示70%的民主黨選民支持賀錦麗,僅有14%的人說希望是別的替代人選。華爾街日報民調,在拜登退選前僅有37%的民主黨選民說他們對人選(即:拜登)感到「熱情」(enthusiastic),換上賀錦麗後變成81%,短時間她成了救主?沒錯,阿凡達也有女神啊。

民主黨的奮勇再戰氛圍也反映在民調,路透社與易普索民調機構合辦的全美調查,賀錦麗出線後以44%略超川普的42%支持度;7月中旬同一民調是兩人各以44%打平,而月初是川普略勝賀錦麗1%。這些差距數值都在3%的誤差範圍內,整體而言是兩方旗鼓相當,而趨勢似乎是藍紅逆轉。

稍後各家民調接連出爐:「彭博社」在七個搖擺州的7月底民調,賀錦麗平均支持度48%,反超川普的47%,這是今年2月以來民主黨首度超越共和黨候選人。綜合全美多項民調平均值的RealClearPolitics網站統計:川普僅以48%支持度領先賀錦麗的46.3%,差距持續縮小拉近,賀錦麗成了轉動選戰樞紐的因子。

雖然幾次民調差距都在誤差範圍,但看來賀錦麗沒有想像的弱,而川普碰上新對手也沒有因遇襲加持而變更強。7月28日公佈美國ABC新聞網和易普索合作進行的民調,賀錦麗好感度43%、川普好感度36%,「她」不但超過「他」,差距也在誤差範圍之外,是真實逆轉跡象。

當然,美式大選不是計算全民普選總票數,其實是50個州分別計算勝負,再加總各州選舉人票數。因此,一些關鍵州的輸贏攸關大局。例如兩黨糾纏的賓夕法尼亞州(19張選舉人票),RealClearPolitics統計拜登退選前川普領先4.5%,7月底賀錦麗僅小輸1%,已在誤差範圍內。

美國著名的紀錄片導演麥可·摩爾(Michael Moore),他執導的《華氏9·11》(2004)曾獲坎城影展金棕櫚獎,亦是影史上投資報酬率最高的商業紀錄片。他與美國眾多影星藝人一樣偏藍,但在2016大選之前,摩爾在一場公開演講中發出警語:預測川普極可能贏得密西根、俄亥俄、賓夕法尼亞、威斯康辛州。密西根是搖擺州,後面三個是傳統的藍州-民主黨鐵票區,是希拉蕊口中的「藍牆」要阻擋川普帶來的共和黨「紅潮」;摩爾是密西根人,卻悲觀地說川普可能在該州勝選。最後結果跟他預測的完全相同,川普贏了這四州,也得到多數選舉人票而勝選!

今年摩爾受訪時先說自己反對以色列在加薩走廊戰爭暴行,不能苟同拜登政府挺以決策。再指出在密西根州大約有200到300萬選民是阿拉伯裔或是伊斯蘭教徒,這群人在2020年有六成投給拜登、三成支持川普,拜登因此顯示險勝,拿到密西根州的16張選舉人票。而今年5月該州的民調:這群人支持川普的依然是三成,支持拜登的從六成遽降為兩成,顯示很多傳統民主黨支持者可能不投票,或是投廢票,摩爾悲觀地說拜登危險了。

這背後還有年輕人的選票動向,大學校園頻頻發生反以示威抗議,這一族群雖不會轉向支持川普,卻是對拜登相當失望,形成所謂「double hater」-就是對兩方都討厭。

換上賀錦麗之後,選情或許有變?近日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訪美,並向參眾兩院聯席會議演說,范斯與賀錦麗雙雙缺席,民主黨更有約80人不到場以示抗議,部份議員表態說自己雖支持以色列,但不同意以軍對迦薩走廊的殘酷攻擊。賀錦麗稍後單獨接見納坦雅胡40分鐘,再單獨舉行記者會,明說:「以色列雖有權自衛,但它如何自衛很重要。」同時表示自己關切加薩走廊情勢:「我們不能讓自己對苦難變得麻木,我不會保持沉默」,顯然與拜登和川普的態度有別,可能影響年輕選民的動向?

紐約時報民調:賀錦麗出線後在30歲以下選民中,支持度領先川普達18%。《Axios》與 Generation Lab發佈的民調則顯示,在美國18至34歲年輕選民中的支持率,賀錦麗60%、川普40%,誤差範圍為3.5%,對比先前拜登53%、川普47%,賀錦麗獲得較多年輕人支持。而她在非洲裔及拉丁美洲裔族群的支持度也比拜登更高,相對擴大兩黨差距。

賀錦麗其人其事

副總統的職責就是備位元首,萬一總統不能「視事」即接掌職權。因此,出任這個職位的人不能說不重要,但在總統主掌大權時,副手可能就像李元簇當年那樣做個「沒有聲音的人」,或是呂秀蓮自嘆的「深宮怨婦」,不容易被民眾注意。想更上層樓,政績表現上難有亮點。反之,總統施政的缺失,副總統又必須概括承受,是包袱。美國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比爾·馬赫(Bill Maher),曾詼諧諷刺賀錦麗的三年副總統任期「比電動汽車還要安靜」,點出了她的尷尬處境。

賀錦麗的英文名是「Kamala Harris」(卡瑪拉·哈里斯),中文姓名三個字是舊金山僑社長老贈送她的。華裔選民對此姓名有親近好感嗎?美國歷來選舉,民主黨比較用心經營白人之外的其他族裔,少數幾個參政的華裔人士,從州到聯邦的議員甚至市長多是代表民主黨參選。2016大選前,希拉蕊刻意走進一間華人飲料店點一杯珍珠奶茶,反觀川普多是去西餐廳用餐或是到速食店買漢堡、可樂。

賀錦麗有非洲裔(父)和印度裔(母)血緣,法學院畢業後從政始於加州地區檢察官及州檢察長,2017年代表民主黨當選聯邦參議員,2020年獲拜登提名搭檔參選正副總統獲勝就職至今。

先前川普一直以謔稱綽號「Sleepy Joe」(愛睏的喬)羞辱拜登,雖然拜登隨即以「clown」(小丑)回擊川普,畢竟不如「愛睏的喬」傳神,瞬間形成網路梗詞。換上59歲的賀錦麗後,川普陣營先前主打對手老邁和愛睏失去著力點,甚至反噬78歲的川普自己?川普先是以「Laffin Kamala Harris」形容其「可笑」(laffing、laf),近期再以「Lyin」(撒謊的)抨擊她,更在福斯新聞網電訪時失控地直呼其為「garbage」(垃圾)。而新出任的副手范斯被人找出曾於2021年以「childless cat ladies」(未生育小孩、只會養貓的女仕們)蔑稱甫就任副總統的賀錦麗,暗諷她沒有親生子女。這是視女性為生育機器的大男人沙文主義思維?加分或扣分?

范斯當時同時點名了同性戀出櫃的交通部長布塔朱吉(Peter Buttigieg )、未生育的民主黨女眾議員亞歷山卓·歐加修-寇蒂茲(Alexandria Ocasio-Cortez,簡稱AOC),當時他是這麼說的:

「我們現在實際上是透過民主黨治理這個國家、透過商業寡頭們,而交由一缸子未生育小孩、只會養貓的女仕們,他們自己的生活淒慘,而他們所定的決策等等,使得我國其他人也同樣的悽慘。」

哇,猶記得辜寬敏生前曾說「穿裙子的不能當三軍統帥」!范斯講的更超過了。

已經失控的選戰

范斯上述狂言被挑出熱議,更有小道流言說川普有意換將,潛在替代人選是妮基·海莉(Nikki Haley)-前南卡羅來納州州長,川普總統曾欽點她出任駐聯合國大使。今年大選,共和黨內幾乎定於一尊,鮮有人敢與川普爭鋒,唯一例外的是海莉,她雖然聲勢落後,卻拚到初選後期才宣佈暫停競選,竟也獲得近兩成的黨內選民投票支持。

海莉是印度裔、女性、年輕(52歲)、政見訴求比川普溫和,原應是與川普互補的搭檔人選,然而黨內初選她與川普激烈對罵,雖然最後在共和黨全國大會上出面演講支持川普,難補兩人嫌隙裂痕,例如海莉曾在初選中說「是時候選擇新一代領導人了」,譏諷川拜兩人均是七老八十之輩,更曾在多次造勢活動中形容川普「有毒」、「精神失常」、「變得弱小」、「缺乏清晰的道德觀」。而川普曾嘲笑海莉是「小鳥腦袋」不夠聰明,又以她出生時的印度名字「Nimarata」在社群媒體稱呼她,暗辱其印度血緣背景,口無遮攔已到極限。兩人焉能整合?

不過,最近賀錦麗團隊卻朝向共和黨內原支持海莉的選民招手,因這群人象徵不滿川普的中間溫和派。海莉退出黨內初選後,有人組織了一個小眾民團「海莉選民支持拜登」,最近再改名為「海莉選民支持賀錦麗」(Haley Voters for Harris)。海莉大為不滿,委任律師要求停止使用她的名字。而此團體也立即公開反駁:

「有許多同樣心念的海莉選民,不打算在11月支持前總統川普。我們有權利與選民接觸並鼓勵他們投票給副總統哈里斯-我們的觀點認為她是這國家更清楚、更好的選擇-我們不會被壓制」。

到8月初,更轉變擴大為「共和黨員支持賀錦麗」(Republicans for Harris)的草根運動,在好幾個州發酵,多位共和黨籍前州長及國會議員加入,聲稱他們反對川普的一些極端政見。也許你認為選民及政治人物轉換支持對象也是稀鬆平常事,然而卻不見民主黨內有這樣的「反骨」現象出現啊!

這段小插曲看來:美國今年大選主軸只有支持或反對川普以一人為中心的選戰,民主黨人的訴求多是「絕對不能讓川普當選,否則會戕害民主」。這樣的大選也令人歎為觀止了。

此外,美國一向自詡為種族熔爐,進入廿一世紀越來越少人相信此一神話了。范斯的妻子是印度裔,共和黨代表大會她登台介紹自己的丈夫和家庭。稍後就有不少人在網站貼文,例如:「等等….他娶了一個褐色皮膚的???」、「川普副手提名人和他的印度妻子有三個孩子分別叫:Ewan、Vivek、Mirabel,他不是我們之一。」暗示怎麼不是湯姆、瑪莉之類的通俗美式名字?更有一個年輕白人直播主皺眉質疑:

「我們能指望這個人有印度妻子,孩子叫Vivek,他會支持白人認同嗎?現在全世界正面臨白人種族滅絕,白人在歐美正經由移民及較少數的異族通婚而被系統化取代,這個傢伙有一個非白人妻子和一個孩子叫Vic,這個傢伙會捍衛白人認同嗎?我可不認為如此。這個傢伙會捍衛美國認同?」

日裔美籍演員武井穂郷(Geoege Takei)幸災樂禍評論:「當他們發現范斯妻子不是白人後,MAGA種族主義群眾熔化了。」

范斯出線後加分聲勢不如預期?德國之聲報導他是1980年以來,民調好感度最低的副總統提名人。共和黨駐英國代表承認:「傳統保守主義者有點失望,因為范斯在哲學觀上更像是一個民粹主義者(populist)類型候選人」,但認為政黨就像一個大帳棚,底下可以容納不同意見。

而可怕的現實是CNN在伊利諾、印第安納、密西根、威斯康辛,及范斯出身的俄亥俄州所做民調,他的支持度僅有28%,遠低於不支持度44%,而這些屬於「鐵鏽帶」的幾個關鍵州理應是民眾更了解和支持他的地區。

賀錦麗出線後,共和黨人似乎一時不知所措?川普接受黑人記者協會聯訪時,質疑她過去自我介紹都是自稱印度裔,近日突然改口自稱「黑人」(black person),暗指想騙非裔選票。又說非法移民搶走了原屬黑人的工作,被追問何謂「black job」?難道職場還有區分白色及黑色人種的工作?稍後一位民主黨策士憤怒回擊川普,指他講的話是「完全、絕對的垃圾著火」。

反之,共和黨圈內人不都跟著川普罵人,一位策士接受福斯新聞網採訪,指出7月26日以來所做的全美民調,賀錦麗在五份中領先三份,他認為川普應小心應對,勿僅以謾罵攻擊她。

賀錦麗的外交成就/或無成就

賀錦麗最為人詬病的是欠缺國際外交經驗,過去僅負責加州地方法政,參議員未滿一任即轉任副總統。2021年8月新冠肺炎疫情時,以副總統之尊出訪亞洲,承諾援贈輝瑞疫苗,此舉雖然適當,但在新加坡演講提及氣候變遷及全球疫情擾亂供應鏈,竟說:「如果你們要給孩子買聖誕節玩具,現在可能就得去訂購了,因為運輸延遲可能拖上好幾個月」。這可令人傻眼!

賀錦麗講得一派輕鬆,可當時的國際焦點都在阿富汗,美軍及他國駐軍已於6月先後撤出,塔里班攻城掠地,拜登豪語宣稱由美軍訓練、裝備的政府軍節節敗退,眾議院共和黨議員質疑:是否能在8月底前救出所有留在阿富汗的美籍公民?賀錦麗出訪期間隻字未碰阿富汗敗象。

容我說一句:當時她還能說什麼?2021年8月16日塔里班攻入首都喀布爾,26日喀布爾機場遭襲,造成至少90人死亡,包括13名最後駐守機場掩護撤退的美軍。

多言必失?賀錦麗副總統任內到訪亞洲數次,曾戴墨鏡穿夾克站在軍用直升機前,說「美國與北韓分享非常重要的關係」,北韓是美國盟邦?再者,她說的是「Republic of North Korea」,有這個國家嗎?幕僚幹啥?

2021年六月,拜登總統交託她第一項外交使命:出訪墨西哥及瓜地馬拉,意圖從源頭紓解非法移民湧入美國南方邊境的問題。其中瓜地馬拉係通稱「北方三角」國家之一(還有宏都拉斯及薩爾瓦多),是湧入美國非法移民的主要來源地區。

這些國家的共通問題是:貧窮、失業、暴力犯罪、政商腐敗,種種因素刺激了人民用腳投票,再加上黑幫人口販子推波助瀾,形成篷車隊景象的偷渡大潮,壯觀、震撼。

賀錦麗去瓜地馬拉講了什麼話呢?媒體歸納她的發言可彙整為簡單的「Don’t Go」(別走)兩個字,要當地人民別離鄉背井,又暗示說即使到達美國邊境也可能被遣返。

這是沒有抓到重點:美媒指出中南美難民的根本肇因來自無法餬口維生。外國援助應著重在當地創造廣泛且眾多的就業機會,而美國擅長的是金融及高科技,這兩項均非能夠輕易移植他國的。服務業也緩不濟急,你首先得有錢才會光顧餐廳和商場。而傳統製造業在美國本土日趨沒落,軍工產業雖發達,難道中美洲國家需要接收F-35戰機和刺針飛彈來消滅黑幫嗎?更不可能在當地營建戰機裝配廠吧?同時,美政府吝於直接撥款援助中南美國家-對比以色列每年從美方拿多少軍火援助款?山姆大叔既無心也無能複製類似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賀錦麗的承諾僅是要發動「公私協力」向「北方三角」國家引入投資,而非美府直接撥款。因此,無功而返也是可想而知。孰料川普見縫插針,給她安上一個「邊境沙皇」(border Czar)罪銜,指控是她造成邊境危機,范斯更以「蠢蛋政策」(idiotic policies)形容民主黨政府的邊境危機,直斥賀錦麗是「三藩市自由派」、「危險的自由派」,指控她意欲給予非法移民投票權以顛覆選舉,而她始終規避到訪南方幾處偷渡者湧入最多的邊境渡口,更給了共和黨集火抨擊的藉口。當電視節目主持人直接點出「你還沒有去過邊境」時,賀錦麗竟然笑答:「我還沒有去過歐洲」。

後來她去了歐洲,2022年出訪中歐,首站是北約最東部的盟國波蘭。據說她的專機起飛後,在大西洋上空接到白宮緊急電話,事因波蘭突然提出願意通過德國的美軍機場向烏克蘭輸送蘇聯時代的米格-29舊戰機,拜登急電賀錦麗交代如何回應這敏感話題,顯然是不放心她出征單打。

2022年賀錦麗出訪宏都拉斯,出席該國第一位女總統就職典禮,卡蕬楚總統誓言打擊貪腐:「我們有權重新找回自己的公民價值」。賀錦麗大為讚賞、鼓勵,但依然沒有給出帶實惠的援助承諾,只是緊抓意識形態的自由民主口號。

我觀察很多第三世界國家在所謂的選票民主道路上有共同的包袱,一旦採行選舉制,難逃金權魔咒,須顧慮各種利益團體的需求。例如菲律賓1968年的「黃色革命」,艾奎諾遺孀柯拉蓉悲情參選總統獲勝,推翻執政掌權多年的馬可仕。然而她終其總統任期並未做出類似台灣在1950年代的土地改革,因其家族自身及金主盟友多是大地主,緊抓農地不放。

過去教書時我曾造訪菲律賓多次,其中一次帶學生往訪,曾接受一位地主款待在其農莊晚宴品嚐烤乳豬。農莊佔地遼闊,必須搭車才能從大門進到地主居住地區。我們離開時已經入夜,只見多有身穿迷彩衣背負長槍的人巡邏。我問同車當地朋友這些是何許人?被告知他們都是現役軍人,夜間出來承接民間保全工作賺外快。我故意問:「如果不聘僱他們,會有事嗎?」得到的答案竟是:

「那他們可能就會換裝蒙面來搶劫你。」

我們的汽車駛出莊園柵門,外頭緊貼的就是一排徒有門窗空位卻無玻璃及門扇的貧民窟,幾個兒童坐在戶外泥濘地上吃晚餐,與先前莊園內舒適環境及豐盛大餐形成強烈對比。而那年距曾經作出美好宣告的黃衣女總統執政已多久了?

賀錦麗的左派意識

自賀錦麗出線後,川普及共和黨一直抨擊她比拜登還要更左派激進。范斯列舉她任職參議員期間的投票紀錄,指她支持每一項左傾議案,例如她倡議全民健保、廢除私人醫療保險,支持改革警察體系,倡議寬鬆對待入境的非法移民,而且強烈支持拜登提出的《綠色新政》 (Green New Deal)相關法案。這些議案的出發點雖然良善,實際執行頗有困阻,且傷害既得利益階級。

綠色新政內容大體是:逐漸淘汰化石燃料、降低農業的碳排放、擴建公共交通系統的基礎設施,以200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為基準,在2030年排放減半,2050年實現零排放。支持電動汽車產業,預計到2030年全美銷售的新車須有半數是電動車。而川普誓言他當選總統後,上任第一天就會廢除拜登的電動汽車政策。

川普提名范斯後兩人連袂接受福斯新聞網聯訪,他點出「綠電」窘境:促進AI產業發展需要不可置信的大量用電,可能高達全美現在用電量的兩倍之多,「但是環保主義者不准你生產電力,他們要風電,今天有風吹,這是全世界最昂貴的惡作劇,風電屠殺我們的鳥兒,如果你想參觀鳥兒墳場,你就去風力發電場。你知道如果非法射殺一隻白頭鷹,就會入牢坐監兩年,而你看風車下面有多少老鷹屍體。這是最昂貴的能源,而且你每九年就得更換它們,特別是設立在海洋上的風車柱,鹽水會侵蝕它們。」

川普又說自己也喜歡電動車,如果有人喜歡它、不行駛長距離、不在乎比較貴,可以去買電動車,他並不反對。但是拜登政府在中西部安裝了八個充電站,耗資90億美元,結果完工後還有兩站不能使用。意指電動車取代燃油車是華而不實的夢想。

「左」與「右」對我們台灣民眾可能是模糊的政治差別?例如今天英國是工黨上台執政,保守黨敗選下台,一般定義工黨為「左」、保守黨是「右」,但相對台灣,其實英國兩黨均為「左」,甚至全歐洲各國都屬於左派。「左」大抵就是比較關注勞工、比較照顧全民。

何謂「激進」?就是「radical progressive」。而這個「progressive」也是民主進步黨採用的英文譯名單字「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意謂相對他者,自認比較「進步、前進」。最近賀錦麗在造勢場合經常說:「We’re not going back.」(我們可不要退回從前),現場群眾熱情複述,她再以招牌笑容回應。

民主黨這一招夠厲害,就是自我定位為前瞻的、進步的、明日更美好的希望,而把川普和共和黨設定為反改革、落伍保守的、昨日的老舊腐朽政黨。而對比兩黨理念,確實有「新」與「舊」的對照之別,例如川普心心念念不忘的是昔日榮光,他要製造業回流本土、要現地開挖石油和天然氣,手段就是回歸保護主義,向舶來品加徵關稅、撤銷環保法規以加速生產油氣。

賀錦麗或民主黨在「綠政」方面是比較進步嗎?例如是否要降低農業的碳排放,在上次2020大選就是爭論的議題,副總統潘斯 (Mike Pence)誓言他和川普總統要保護美國人食用紅肉,指控時任參議員的賀錦麗要減少人們的紅肉食用量。

賀錦麗是在2020年參選民主黨總統提名初期,接受CNN專訪提及她有意推動改變人民日常餐飲的指引,要減少紅肉食用量。

美國的紅肉(牛豬羊)、白肉(家禽)、乳品產業不只是農業議題,與政治的交互影響廣泛深遠,環保律師西蒙(David Robinson Simon)曾著書揭發畜牧產業從聯邦政府拿到500億美元的各種補貼款,稱為「肉品經濟學」(meatonomics),而產業界也運用政治獻金培養支持己方的政治人物及媒體。這些肉品產業的勢頭不小,以牛肉為例:四大公司控制全美85%的牛肉產銷,國內外利益何能輕放。

美國氣候專使凱利(John Kerry)於2023年演講時直言:「許多人尚無頭緒,不知道農業就佔了全球碳排放的33%…..,單獨計算食物體系的碳排放量,在本世紀中葉就足以讓地球提高0.5度的溫度。」這當中,畜牧養殖當然是農業最大碳排放來源。(相關報導:姜保真觀點:你吃過地中海飲食嗎?)

環保團體認為畜牧養殖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可觀,尤其是牛隻反芻胃排放甲烷是最嚴重的溫室氣體,何況還有汙染水源及土壤、食肉對人體健康的負面影響,於是近年乃有「植物肉」產業興起,對傳統畜牧養殖業及肉品產銷鏈是直接衝擊:而運用細胞培養技術生產「人造肉」,更可完全擺脫傳統牧場佔地遼闊、排泄污染、需要大量飼料,還可透過生物編程設定產製的肉塊減少油脂。(相關報導:傳統農業需要干擾性科技—聯合報)美國輿論界咸有2030或2040即為工業化牧場大限的說法,共和黨人當然極力反對。不料2022年聯合國FAO公布說帖,呼籲美國人民減少食肉以挽救地球環境!這是呼應民主黨「前進派」的觀點了,一位共和黨議員暴怒,說美國人民可以不要聯合國,但必須要有畜牧肉品業。

你說呢?

賀錦麗的契機與危機

距十一月投票不到百日,賀錦麗還有兩個造勢高潮熱點,一是提出副手搭配人選、二是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

8月6日揭曉她的副手是明尼蘇達州現任州長華茲(Tim Walz),60歲白人,第二任州長任期,鄉村平民出身,曾在高中教師任內參與中美交換教師計畫赴大陸執教一年,可講簡單中文語言。他是拜登退選後首先表態支持賀錦麗的政治人物之一,抨擊川普范斯也不留情,最近曾公開說川普是「怪異的」(weird),此一詞彙看似溫和平實,卻貼切形容了川普的作風及政策主張,立即成為民主黨人在網路上的時髦用語(buzz word)。華茲稍後向《紐約時報》闡釋他只是針對川普個人,不是泛指所有共和黨人及其支持者。希拉蕊2016競選期間曾說許多川普支持者是「一籃子可悲的人」(a basket of deplorable)!此言一出,反激起川普支持者紛紛製作「我們是一籃子可悲的人」海報板鼓譟吶喊造勢,選後希拉蕊曾自承這句失言也是她敗選原因之一。華茲吸取了前車之鑑的教訓,小心翼翼。

先前盛傳賀錦麗可能挑選賓夕法尼亞州長夏皮洛以鞏固賓州選票,但在今年4月間美國大學掀起帳篷族反以色列示威運動時,有人在賓州的猶太餐廳外叫囂,猶太裔的夏皮洛形容說「就像1930年代的德國那樣」。去年賓州大學校長受釗至國會聽證,答覆校方如何應對校內反猶太情結,夏皮洛附合他人的意見,公開譴責校長是「失敗的領導」,後來校長被迫辭職。

他又說:「如果人們不能容忍穿著三K黨服裝或標誌」,也不應容忍校園內的反猶太活動,這是把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等同於昔日白人種族主義的三K黨(Ku Klux Klan)?其實這是混淆視聽的無限上綱。(相關報導:姜保真觀點:上帝也死了─死在加薩)如果出任賀錦麗副手搭檔,還能指望吸引阿拉伯裔及穆斯林信徒的選票支持?初步看來,華茲為人和善親民,又不如范斯有失言爭議,為賀錦麗加分的效果不小。

然而賀錦麗也有危機暗伏,主要就是全美通膨居高不下,這與聯準會保持高利率有相互影響的迴圈關係,聯準會想以高利率壓低通膨,但利率高反映在國債負擔還本還息加重,又壓抑了經濟成長。市場普遍寄望降息,但川普公開叫陣,要聯準會不得在大選前降低利率。

對美國經濟景氣悲觀的先見早已出現:2023年前財長桑德斯預言美國有七成可能將在2024年進入衰退,特斯拉的馬斯克隨即回應:「溫和的衰退早已來了」。國際貨幣基金(IMF)女總裁更早在2023年1月即警示「我們預期全球三分之一的經濟體會衰退。」更糟的是今年7月下旬美國知名基金創辦人史畢茲納格( Mark Spitznagel)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悲觀預言:

「一次嚴重的崩盤正在來臨,股票價值可能腰斬,我認為我們正走在一條非常非常糟糕的道路上…我看今日與當年網路股泡沫化有相似之處,但是將面臨的賣壓將比當年更甚。那是因為今日市場的極端現象,代表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泡泡。當美國國債已達歷史高峰,聯邦政府所能回應的很少,美國經濟很可能今年底進入衰退。」

哇!烏鴉嘴?實情卻是2024年1月美國國債總額衝破34兆美元,美國民間智庫預言到 2053 年,利息支付就將佔近 40% 的美國聯邦年度財政收入。這樣的政府、這樣的國家社會,難道不是寄生於「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泡泡」之中?國債固是兩黨歷史共業,現任執政者總是比較吃虧。

而隨即而來的7月美國經濟數據:製造業活動指數下降、請領失業金人數升高、新增就業人數降低,凡此均暗示經濟非但沒有軟著陸跡象,而是可能步入衰退期。美國股市在8月初周末前後兩個開市日暴跌,道瓊工業指數遽降1,054點(2.7%)、那斯達克指數暴跌4.1%、S&P500指數滑落3.3%,即使是道瓊藍籌股也下滑1,200點。新聞特別指出科技股也跌,台灣人最近熱議的輝達(NVDA)跌7%。巴菲特名下的控股公司在今年第二季即已出脫原持有蘋果公司股票的半數,消息傳出,蘋果股票暴跌5%。這一波美國股市震盪外溢,台股破記錄崩跌1,807點、日本日經225指數急墜12.4%,是1987年以來單日最大跌幅。川普緊抓機會抨擊:

「現在當然是市場低迷,賀錦麗要比『扭曲的喬』(Crooked Joe)更糟糕。市場絕對不會接受已經摧毀三藩市和加州的『極左瘋子』(radical left lunatic)。下一步,就是2024年大衰退,你不能與市場玩遊戲。『賀錦麗崩盤』 (KAMALA CRASH)」。

這當然不利於賀錦麗及民主黨議員選舉,端視未來百日經濟情勢是否穩住甚至好轉。

賀錦麗可能逆轉勝嗎?

我們寫政論常常需要客觀中立,然而也不應規避預測-就是經過理性分析後的評斷。2016年我預見川普可能擊敗聲勢高漲的希拉蕊。

今年如果問我賀錦麗可勝選嗎?我說:「很有可能」,而如果我是美國公民,基於個人農業背景,這一票也許會投賀錦麗,畢竟我比較同意她們的農業政策思維。

美國大選高潮迭起,且拭目以待。

 

*作者為「新故鄉智庫」國政顧問,本文原刊於2024/8/8風傳媒,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