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共開創「金門模式」,吹彈可破的脆弱「共識」?(林庭瑤)

民共開創「金門模式」,吹彈可破的脆弱「共識」?(林庭瑤)

作者:林庭瑤

地緣政治獨特的金門,對兩岸有特殊意涵。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主張「金馬撤軍論」;前總統陳水扁提出「大膽談話」,邀請中共領導人江澤民大和解;前陸委會主委蔡英文開啟小三通的試驗地;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提議建「金廈大橋」聯結金門和廈門。而今,則有民進黨與共產黨摸著石頭過河,彼此有意解開金門事件的結,正在開創兩岸談判解決金廈海域問題的「金門模式」。

六朝文物草連空:救火要靠中間人

金廈海域0214大陸「三無」漁船翻覆事件至今近半年,兩岸終於取得突破性進展,最快7月底可望簽署「共識」。雙方在金門就善後工作達成共識,我方將歸還2名大陸漁民遺體及查扣漁船,同時也給予家屬撫慰金,陸方也將讓滯留大陸逾4個月的胡姓釣客返回金門。

據了解,兩岸官方的主談者:台方是海巡署副署長謝慶欽,陸方是國台辦聯絡局長孫升亮。交涉期間則有國民黨立委陳玉珍居中穿梭。我方定位為「官方對官方」並稱之為「協商」,但並不完全堅持如此認定,而陸方則視為「民間對民間」的「溝通」,並且避開與台灣官員直接交涉和接觸。雙方各退一步,簽署「共識」,而不是「協議」,最後雙方同意「就善後工作達成共識」,但也留下了各自詮釋的空間。

民進黨與共產黨開創兩岸談判的「金門模式」,不禁令人憶想起陳水扁時期的「澳門模式」。所謂「澳門模式」,就是兩岸官員在澳門以「民間白手套」方式進行協商,達成了2005年春節包機協商以「雙向、對飛、多點、不落地」的方式展開的協議,打破了自1949年兩岸沒有直接通航的僵局,後來被稱為「澳門模式」。

借用資深兩岸學者張五岳的形容,兩岸官方談判採取「政府授權、民間名義、官員主談、公權力落實」的模式。由於陳水扁時期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事務又需要推進的現實情況下,繞開兩岸兩會(海基會、海協會)的管道,由兩岸官員以顧問身分的「民間白手套」參與談判,發展出一套由「行業對行業」、「團體對團體」在澳門協商的模式。

天澹雲閑今古同:門開了就關不上?

澳門模式的具體做法,就是針對春節包機、陸客來台等議題,在兩岸政府的授權下直接對談,交通部、陸委會官員掛上民航團體、旅遊團體顧問的身分參與,大陸官員也以民間協會的身分與會,雙方選擇適宜地點(如澳門)展開協商。雙方達成共識後,不必簽署任何文件,可形成共識備忘錄,經過彼此確認後,各自帶回有關單位批准,再據此執行落實。

「澳門模式」開創了兩岸兩會之外的另一個「民間白手套」先例,循著民間管道,讓官員以民間身分直接坐上談判桌。形式上的模糊換來現實操作的務實,避開了敏感的政治爭議。實際上,自從2005年談成「春節包機」之後,兩岸繼續就陸客來台、金融開放等議題,以「澳門模式」作為協商基礎和參考途徑。

自詡為「澳門模式」的創制者、時任陸委會主委的吳釗燮曾表示,「澳門模式」是兩岸官員直接對話,海基會與海協會的管道不再重要,因為兩岸協商已經非常複雜,超越兩岸兩會當初扮演的角色。他還說,「澳門模式是完全沒有門的時候所開的一扇門」,兩岸之間的協商,門一旦打開,就很難關上。昔日擔任陸委會主委的吳釗燮,今已是執掌國安會的龍頭。

鳥去鳥來山色裡:只適用低階事務

然而,民共之間從「澳門模式」到「金門模式」,仍有其三大限制:

一是只能處理低階的事務性商談:因為北京當局與民進黨政府缺乏互信基礎,「澳門模式」也僅能就春節包機、陸客來台等個別問題取得局部共識,並無法開展兩岸三通直航的談判。「金門模式」雙方簽署的也只是事件經過的陳述,以及台灣官方對家屬的致意。

二是談判過程不透明,易受中間人左右:制度化協商管道停擺,談判過程更不透明。國民黨是透過兩岸兩會(海基會、海協會)的白手套。在大協商時代,每次會談都會先確定商談議題,兩岸談判細節都會被放大檢視。但從金廈海域爭端的談判可見,由於兩岸官方無法直接談判,容易受制於中間人左右談判過程和簽署結果。

三是缺少制度化管道,溝通上曠日廢時:北京想要把0214金門翻船事件,與具有軍職身分的胡姓釣客迷航事件、澎湖籍漁船「大進滿88號」涉嫌越界捕魚事件,這三項議題相互掛鉤。但我方想要脫鉤,個別處理。雙方之間都要透過中間人傳話,溝通成本奇高無比,時間拖到6個月。最後還是捱不過北京的主張,要回過頭來解開最初的那個結。

從「澳門模式」到「金門模式」,民共之間看不出有太大突破,因為互信基礎薄弱,這扇門反而越開越小,只能說小有進展,而且「金門模式」是只有一次性,還是可以把個案化成通案,形成制度化,還有待觀察。

人歌人哭水聲中:白手套用完了嗎?

事實上,北京當局最近有意在台海和南海同時降溫。中國與菲律賓對於近來對擱淺南海的「馬德雷山」號登陸艦爭執不休,最近中、菲兩國就管控仁愛暗沙局勢進行磋商,並就運補人道主義生活物資達成臨時性安排。中菲之間對擱淺軍艦的臨時性安排,如同在兩岸針對金廈海域爭端所達成的共識。

賴清德時期開創出「金門模式」,作為解決金廈海域爭端的管道。民進黨和共產黨之間邊吵邊談,用了最後的白手套,摸索出新的談判模式。但是這一條窄路,只能處理很低階的事務性事件,而且如此吹彈可破的脆弱「共識」,遇到重大爭端時,比如說,當中國海警再度強行登台船臨檢時,「金門模式」能夠解決爭端嗎?

 

*本文經風傳媒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