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二三砲戰歷史看美國出兵保台(顧立民)

從八二三砲戰歷史看美國出兵保台(顧立民)

作者:顧立民(大學教授)

今年大學申請入學放榜,受到少子化與AI浪潮的衝擊,許多頂大的人文社會科系普遍出現缺額,尤以成大歷史系錄取人數掛零特別引人注意,該系還發表聲明表示之後將檢討招生策略。很多人認為歷史沒有太多實用價值,畢業後好像出路也不多,也有不少學生就讀頂大的歷史系是為了轉系,而當前社會也普遍瀰漫著一股人文社會學科無用論(除去法律等少數科系外)。

但歷史真的沒有實用價值嗎?英國史學家霍華德曾說:「如果人們不知道自己是從何而來,也將不知道要往何處去。」所以,歷史不僅是一門研究過去事件的學科,更是可以用來預測未來,擬訂策略的重要工具。所謂「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歷史是一面鏡子」與最為通俗的「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都在說明歷史學科的重要性。

舉例而言,美國總統拜登日前接受「時代雜誌」專訪時表示,如果中共試圖片面改變現狀,美國「不會不保護台灣」,而如果中共對台動武,將「不排除動用美國武力」,但也強調動用空中、海上或地面武力間有所不同,對此採取保留態度。想當然耳,外交部立刻對拜登任內第五度表態將會保護台灣的發言表示誠摯感謝,並強調中共灰色地帶脅迫已嚴重威脅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中共武力犯台,美國是否會出兵保護台灣是一個存在已久的假設性問題。受到國內政治與社會對立氛圍影響,此一問題的答案近幾年來逐漸形成「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兩極化:信者認為台灣對於美國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堅信一但兩岸開戰,美國必定會出兵援助;不信者則強調美國不會冒著與另一個核武大國爆發戰爭的危險,出兵保護台灣。客觀而言,美國出兵援台不是非此即彼的是非題,而是有著各種選項的選擇題。至於可能的答案為何,或是援台程度如何,筆者認為1958年的八二三炮戰歷史或可作為預測的重要參考。

美國與中華民國於1954年12月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關於適用之領土或領域雖然寫明為台灣及澎湖,但也預留「雙方所同意決定之其他領域」的彈性空間;而美國國會又在1955年通過「福爾摩沙決議案」(又稱『台灣決議案』),授權美國總統在認為必要時,為確保及防衛台灣及澎湖,以抵抗武裝攻擊為目的,得動用美軍,且此一授權包括該地區內,掌握在盟邦國家之有關據點及領土之確保及防衛。在1957年10月4日的國家安全會議NCS5723號文件,特別說明美軍將用於協助中華民國,在中共攻擊時,防衛中華民國所擁有的外島。

除了上述的條約與文件明定美國出兵防衛台灣的承諾外,美國也一直積極協助台灣建軍備戰,包括提供當時先進的響尾蛇飛彈,以及秘密在台部署攜帶戰術核子彈頭的鬥牛士飛彈。在八二三炮戰爆發後,艾森豪迅速作出強硬回應,動員包括六艘航空母艦在內的龐大艦隊,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則下令在關島的B-47轟炸機待命戒備,隨時可能對大陸發動核武攻擊,但同時也強調未經總統授權不得使用核武,美軍也不得將有關可能對大陸使用原子彈的消息告知中華民國政府。

由於中共對金門始終只有砲擊而未登陸,毛澤東也再三對指揮官葉飛指示「只打蔣艦,不打美艦」,故當時大陸與美國雙方並未發生直接衝突。美國在砲戰期間對於防衛金門所做的積極作為就是派遣軍艦與國軍共同護航運補船隊,但僅止於離金門海岸三海里的距離。已故的媒體人劉毅夫在八二三砲戰時為隨軍記者,曾跟隨船隊冒險運補金門,出航時船隊有中美兩國軍艦護航,讓他備感安心,孰料當船隊接近料羅灣三海里左右時,美艦立刻掉頭返航,留下國軍艦艇獨自負責最後也最危險的三海里航程,讓他感嘆所謂最堅強的盟友也不過如此。

回顧這段歷史,應當可以讓目前堅信美國必將出兵援台的民眾頭腦稍微冷靜一點:當年仍處於冷戰高峰時期,台美間有正式外交關係及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美國對於防衛台灣有法律上的承諾與義務,艾森豪對台灣的支持絕對勝於拜登。同時相對於大陸,美國的軍事力量有壓倒性優勢,即便是國軍,在武器裝備與人員訓練上也優於解放軍,且中共未具備核武反擊能力。縱使在如此的條件下,美國政府對於直接以武力抗中保台都還十分謹慎,最後在執行上連護航都維持三海里的安全距離,盡量避免直接介入兩岸的軍事衝突。時至今日,所有的主客觀條件都不如當年,解放軍的軍力更不可同日而語,綠營及支持者又哪來的自信,認為一但中共武力犯台,美軍必將出兵援助?

或許有人會說拜登已經五度公開表態會防衛台灣,這樣的保證還不夠嗎?但歷史又告訴我們,當年艾森豪總統任內曾八次威脅會動用核武攻擊中共,但當他得知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派遣可攜帶核彈的B-47轟炸機進駐關島時,對其將領說:「你們瘋了。我們不能用這些可怕的東西再次對付亞洲人」,而北約與日本也反對美國威脅對中共動用核武,當時的美國駐日大使館警告華府,如果美國向大陸投擲原子彈,日本將會驅逐駐日美軍。另外,當艾森豪派遣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雷德福上將到台灣,勸說蔣中正放棄外島,承諾如果蔣願意自外島撤軍,美國會在大陸海岸佈置一條五百英里的封鎖線,直到中共同意放棄武力犯台,但曾上當受騙過的蔣中正拒絕該項提議,並在日記中表示美國不會堅持到底。

幾年前時任民進黨副秘書長的徐佳青說八二三砲戰是國民黨跟共產黨打仗,跟民進黨沒有關係,沒有必要紀念。綠營刻意要人們淡忘這段歷史,除了意識形態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如果民眾了解與細究八二三砲戰有關美國防衛台灣的歷史,就會猛然醒悟即便是白紙黑字的法律文件保証都不一定能完全兌現,更何況只是政治人物或因選舉考量而說出的話語。如此一來,綠營抗中保台的基礎(美國必將出兵保台)就不復存在,國王的新衣也就被戳穿了!如果我們不讀歷史,又怎能看穿當權者的謊言!所以,誰說歷史不重要。

*本文原刊2024/6/28風傳媒,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