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請走科學治國之道(吳統雄)

賴總統請走科學治國之道(吳統雄)

作者:吳統雄(台灣民調創始人)

 

賴清德總統在就職典禮、《時代》受訪、陸官百年慶典上的表現,已經區分了他和蔡英文的顯著不同。在內政上,他降低了刻意的族群撕裂與仇恨維權;而在兩岸關係上,則試圖在十字路口踏出新的一步。

賴總統的用詞指向2個不同路口,一個是大家都關注的,似乎要再強調兩岸「制度的不同」,並引用了蔣中正總統初到台灣時的標語。

大家易忽略的是他在《時代》受訪中的語氣最軟,似乎隱涵了基於兩岸「民族的相同」,重提民進黨的創黨「共同信念」:「促進兩岸人民的福祉,未來邁向和平共榮的目標。」

賴總統是唯一受過科學訓練的總統,應該瞭解具有高門檻的:科學模式、實驗參數、與機率知識的意義。賴總統能否選擇一條,以科學知識為基礎的大道?

科學知識能夠預測未來,是因為發現了模式與參數,譬如我們發現「作用力=反作用力」模式,同時實驗發現重力參數=9.8,我們就可以預測一顆球落地後,反彈會有多高。其實地球上各地的重力不是全部等於9.8,但「物理現象」的參數變異都非常微小,實務上都不計,所以物理知識是類「因果知識」。

生理現象的預測不同,譬如我們預測是否有心臟病,常用生理5指標模式,其中血壓指標的健康參數區間為80~120,而180以上是危險參數,亦即存在120~180相當大的變異區間,這種就叫「機率知識」,而血壓到了180以上仍沒有危險的機率就非常低。

賴總統學醫,應對科學模式、實驗參數、與機率知識有相當瞭解。

人類行為預測與生理預測都是「機率知識」,而模式建構、參數測量,需要更複雜的實驗設計、更長期的實驗資料收集與分析。

我們可以向賴總統報告:台灣當前存在「53237選民結構」模式,假設選民總共20人,則:5人(25%)為深綠群,3人(15%)為深藍群,2~5人(10%~25%)為可變群,而最多的其實為7人(35%)疏離群。

「可改變」是一種「人類取用行為S-型曲線」,亦即開始的左側為水平線,似乎沒有改變,但可能突然會陡轉成為直線上升。當前水平線所反映醞釀的時間參數為8月~2年。若賴總統願意創新改變,有時間,很緊湊。

賴總統的得票率乘以投票率,客觀上是一位28%「絕對少數總統」,保住25%鐵粉,只贏得可變群3%。因而可以有2個截然相反的發展方式:第一,對內再緊縮:以派系利益分配安內,持續發動政治運動與心靈鬥爭,凝聚鐵桿選民的仇恨鬥爭力,以維權與掌握國家資源為目標。

第二,對外展包容:爭取「可變群」,而過程中可穩定僅求和平、溫飽、不管誰當頭的疏離群。賴總統掌握最大資源與影響力,並不難照顧與包容這些人民,若回歸民生治理,更展開人道關懷,反而有可能會成為多數總統。

賴總統若願包容,則談話不需要對鐵粉重複說,不必對全盤反對者浪費說,要有行動做給可能改變、對他目前仍有期待者看!

如何爭取「可變群」?可分為「內政」與「兩岸」,甚至賴總統在3次談話都強調的「世界」兩大方向。在「內政」方向,「可變群」是最厭惡「藍綠惡鬥」的人。

當前最大的「藍綠惡鬥」就是對國會改革的扭曲式抗爭。自第二屆立法院,適逢在朝的國民黨內存在改革派,而在野的民進黨主席(也是立委)施明德為和解派,雙方合作取得文件調閱權,為今天的改革踏出第一步。國會爭取「立法權獨立」,一直是各黨的共同主張,僅民進黨留下提案與發言記錄的便超過百人。

贊成國會改革的實為絕大多數,現在的所謂少數,純粹就是髮夾彎式唱反調,為政治慾望重演的萊豬之亂。立法院的亂源柯建銘,已成為反改革的最大障礙。

解決之道,就是賴總統自己在就職典禮講的:「立法院應該遵守程序正義,多數尊重少數,少數服從多數。」

賴總統不希望民進黨未來變成多數黨嗎?還是萬一變成多數黨,又要髮夾彎式惡鬥?

「國會改革」會加重行政部門的責任與壓力,但也可因此提升效率與產出,使35%對政治沒有太大感覺的人,也會體會到生活方式的進步。其他公共政策,賴總統已講了很多,靜待他如何實現。

「兩岸」實為當前最大、最深痛的問題。賴總統的3次講話,不脫他去年就任民進黨主席時的宣示:將遵守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決議文》的4點結論為:「區域穩定、經濟利益、共生共榮、互信互利」。

2000年前,兩岸各黨的「九二共識」是「微言大義」,《決議文》是破題申論:兩岸當前「民族相同」「制度不同」,未來待人民決定。

但經陳水扁、蔡英文以國家資源操作,將深綠改造為「把制度的不同,誤為民族的不同」,同時,將深藍激化為「把民族的相同,誤為制度的相同」。這個經過20年強力塑造的兩極意識型態,可能需要更久才能調整。

賴總統可以展現給「可變群」看的是:因為「民族相同」,所以不必再有戰爭;因為「制度不同」,要使兩岸人民自由選擇未來共同的生活方式,要讓兩岸合作交流實驗,調整可使人民過更好日子的制度。

賴總統既然對《時代》表達要遵守憲法,就要相同關懷大陸地區人民。

兩岸合作又可分為「演化」與「創新」兩境界。「演化境界」就是發展既有的文化經濟交流。

我們特別建議:金融領域的合作與實驗,台灣可成為兩岸金融創新產業的實驗區、大中?區國際金融中心的所在地、以及為全球創建「富後行為模式」,減少貧富繼承。

我們已於2019年在中國時報發表《台灣更適發展國際金融中心》,而日前「石油美元」時代結束,全球都必須面對金融轉型,正好提供兩岸進一步思考「深化實驗」的機會。

大陸仍在「訓政」期間的政府強大影響力,反而有可能成為一種微妙的實驗變項。大陸的內需市場夠大,但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仍有許多待增補的法制空間,與可信任的中介地點。

兩岸合作的「創新境界」,就是舉辦「兩岸南海聯合演習」。進一步可規畫「台美陸o太平洋雙兩岸聯合演習」,「全球海軍公海共同航行演習」。

賴總統對黃埔學生有許多激勵。而《孫子兵法》早已揭示:「善之善者不戰」「上兵伐謀」,國家必須有國防,但應以戰略致勝為最高,並不是以犧牲官兵人民生命為先。

賴總統說:「我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跟台灣共同承擔起區域和平穩定的責任,創造區域的繁榮,也帶給世界和平的利益。」見面要談什麼?習主席當前的態度為何?

我們必須直言:賴總統在3次講話中一再使用「併吞」一詞,如何請人與你對談?

習主席對兩岸可能衝突的憂慮,第一個始終不是台獨,而是「外部干涉」。他最近的發言是在中共20大的報告:「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我們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這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廣大台灣同胞。」

習主席希望回歸《決議文》宣示的兄弟之情,「預防海盜,維護各國航行安全」的話題,存在兩位可以坐下來談的機率。

兩岸各派噸位接近的「巡防級」或「護衛級」軍鑑與海巡船各1艘,4艘一起巡弋西沙、中沙、南沙一圈。

這樣的配置,對兩岸國安都沒有顧慮。對全球而言,也是巡弋礁岩的正常合理編隊。

「兩岸南海聯合演習」既實現賴總統的呼籲,兩岸共同承擔區域穩定的重任;也完成習主席長期訴求,兩岸共同預防外部騷擾。

兩岸如果在遼闊的南海舉行聯合演習,不僅可避免未來擦槍走火,更可以拓展眼光心胸。一旦兩岸船艦可以再共同巡弋釣魚台,兩岸軍機可以伴飛守護台灣海峽,賴總統的呼籲就更落實了。

相對於當前紅海危局,全是冤冤相報的結果。期待賴總統和習主席能合作示範,在類同複雜形勢下,為人類前途作完全不同的選擇。

當然,我們先必須先與老朋友美國溝通協商。美國正在經歷國勢的自然波浪,在峰谷交替之時,難免出現法西斯-也就是極端愛國主義者政客,會使溝通初期有些障礙。

賴總統在美國求過學,本文作者在美國教過書,蕭美琴副總統就是實質美國人。如果沒有靠攏美國法西斯派,應該認知美國是個多元國家,是個以人民為主的國家,美國人民多數反對戰爭、期待和平,我們要傳達:「陸美和則天下和,唯台灣可作調人」,美國人民高機率會接受。

「雙兩岸」不僅放下武器,還有「金融合作」等配套方案,使陸美以台灣為橋梁,將武力鬥爭的想像,轉化為良性經濟競爭。

未來可以促成「台美陸太平洋雙兩岸聯合演習」,實現陸美多位元首,一再共同強調的太平洋安全;台灣應勇於承擔倡議者,創造三方互利互惠。

賴總統就職演說講了7段話,過半數的4段話都是以「世界」為理念高度,那要如何實現呢?若在「陸美和」後,再規畫「全球海軍公海共同航行演習」,則國父「全球各國家民族彼此平等對待」的前瞻呼籲,可望由賴總統漸進實現、共進世界大同。

我們有幸生在二戰後,親身經歷了許多天方夜譚!包括:台灣首創人類完全和平、沒有流一滴血的進入憲政;大陸改革開放,變成全球在經濟崛起上最快速的地區;柏林圍牆自然倒下;史上最集權的蘇聯不到69歲就解體;美英、英法、法德…都曾經數百年兵戎相見,現在都能攜手合作,未來應也不太可能再現戰火…。何況兩岸目前根本沒有任何實質衝突,只要不自陷於短期的框架迷思內。

新境界的創造,樂觀的人會認為追求理想,悲觀的人會自認天方夜譚,有科學觀的人會作實驗與機率分析。

賴總統在就職演說中,許我們以:「競逐太空,探索海洋」。我們很誠實的報告,就科學邏輯可知,只要一念之轉,賴總統憑個人能力,可以開創國際金融中心、兩岸南海聯合演習、兩岸與人類和平新模式的機率,比帶我們飛上太空的機率大得很多。

 

*本文原刊於2024/6/19中時,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