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房、抗通膨尚未成功,新青安當然助攻房價上漲(風傳媒)

打房、抗通膨尚未成功,新青安當然助攻房價上漲(風傳媒)

上周美國聯準會、國內央行都召開利率會議,雖然都維持利率不變,但都展現更為鷹派的態度:聯準會是為了通膨,央行則除了通膨外還要加上打房因素;至於新青安政策,當然對房房價上漲有「助攻」效果。

美國5月通膨數字略微下降,曾讓市場再對降息的時間與幅度抱持期待,但上周利率會議後,這個期待應該是破滅了。之前市場的預期是今年會降息2次、每次1碼,9月可望開始降息;但根據利率會議後公布的點陣圖顯示,降息時間可能更晚、年底前降息次數可能只有1次,今年核心通膨的預測數字也由2.6%上調為2.8%。

雖然聯準會主席鮑威爾淡化了調高通膨預期的影響,同時說「聯準會將對高利率帶來過多苦惱的跡象保持敏感」,但真正的關鍵,還是老話一句:由後續的經濟數據決定。

如果未來通膨數字下降緩、甚至再次上揚,聯準會必然延緩降息時間;如果經濟成長好、失業率低,聯準會就好整以暇、不急著降息,即使經濟增長與失業率數字變差,也要看變差程度、更要看通膨高低,才能決定降息與否。

在通膨問題上,聯準會其實是無庸置疑的鷹派,當外界以為聽到鴿派聲音時,往往是誤解了、或是少看那些「前提、但書」。而從聯準會的政策走向看,之前已先降息的歐洲,未來降息的步伐應會放慢甚至暫停,說全球已進入降息週期,這話說得有點太快,恐怕還要再等上半年左右吧。

台灣央行上週也召開理監事會,利率不動,但外界矚目的是調高準備率與新的打房措施,整體來看,核心關鍵其實就是房市問題。按理如果央行最關切的是房市依然「熱烘烘」與通膨問題,應該是要升息因應,降息則是不必考慮。

只是以全球利率走勢來看,聯準會的升息週期應已結束,外界預測的是何時啟動降息;歐洲央行則是開出第一槍、啟動降息幅度1碼。雖然因為聯準會尚未降息、且歐洲央行降息得有點勉強,說全球開始進入降息週期,還是有點快了一點。但無論如何,對央行而言,此時升息還是有點「不合時宜」。

所以最後央行利率不變、但調高準備率,說此作法還是有緊縮效果,同時推動第6波、有個文皺皺名字「選擇性信用管制」的打房措施。只是,央行的「意思都到了」,但註定不會有太大效果,因為利率未升,打房又是針對第2戶貸款,而增加最多的是屬新青安的較年輕購屋者。

雖然政府推出多次打房措施,但房市確實是越打越旺、迭創新高,2023年房市「年初冷、年中起飛、年終轉樂觀」,最終房價上漲1成左右,過去「鄉下」還看得到1、2字頭的房價,但現在全台新建案平均房價,大約落在40幾萬,

總統大選過後各家市調單位相繼發布2024年房市景氣看法,樂居網指出,觀察,另外,全台新建案平均房價,大約落在40幾萬;依照國泰房地產指數的統計,今年第1季全台新推案的平均房價已接近50萬元(49.7萬),台北市當然是每坪超過100萬元,新北也達61萬元。

房價績漲,在相當程度上就是拜政策之賜;說更白就是拜賴清德為了大選提出的政策買票之賜。協助青年購屋的新青安貸款早在2010年就推出,但去年賴清德提出「升級版」的新青安,提高貸款額度與利息補貼。而其效果顯然不錯、甚至太好了一點,今年第1季20-35歲年齡層的房貸大增近5成、購屋總價比一年前多出110~124萬元,新青安的「助攻」效果非常顯眼。難怪內政部會在央行理監事會前,特別發聲明強調,如果央行升息,政府不會再補貼增加的利息。

從國內外央行的政策走向來看,抗通膨尚未竟其功,即使通膨已緩和、主要央行已不太可能再升息,但要切換到降息週期,則可能還要再等等、視經濟數據而定。至於台灣獨有的打房,則是肯定已步失敗之途,原因之一就是政策的港務與矛盾,行政院、財政部在為新青安辯駁之餘也說要檢討新青安,其實也是說說而已,升級版新青安當然是政治考量下產物,難道財政部要檢討賴總統?別鬧了!

 

*本文經風傳媒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