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搶蓋大核能,民進黨非核家園價值落伍了(翁華志)

全球搶蓋大核能,民進黨非核家園價值落伍了(翁華志)

作者:翁華志(潔淨能源推廣協會發起人)

在核能這個攸關台灣能源發展的議題上,執政黨民進黨的步調已經完全亂掉了。經濟部長郭智輝表態有共識,有安全,核電廠就可以延役。國發會長劉鏡清也說如果朝野對核能重啟有共識,他個人並不排斥,並提起他和郭部長和最近挺核言論非常頻繁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都是理性看待這件事。

「兩年前發生了什麼事,我們都很清楚,我們兩年前都有提醒賴副總統,他都很清楚。」大肆鼓吹台灣AI發展成為我們下一個大目標的賴清德,不可能不知道乾淨穩定的電力對科技發展的重要性。而兩年之前發生的就是全台大停電,絕對是科技業公司創辦人郭智輝和外商企業出身的劉鏡清完全了解重要性的事件。

但是,日前行政院長卓榮泰卻搬出了「非核家園是價值」說,似乎又把執政黨2025非核家園的政策講得很死,「朝向非核家園,那是一種價值,會依法朝向非核家園的目標」「這是一種價值,如果失去價值,生命會失去意義一樣,但價值過程中,政府會做各種努力。」

我想請問卓院長,他說的這個價值是民主進步黨的價值嗎?還是誰的價值?但我可以告訴你,這絕對不是台灣人民的價值!

我們知道這個的原因是四月份時Radiant Energy Group在台灣做了PACE (Public Attitude towards Clean Energy)「清潔能源公眾態度」民調,顯示83%的台灣民眾支持繼續使用我們蓋好的核電廠,甚至還有51%的民眾希望台灣繼續蓋新的核電廠!這個PACE民調有在二十幾個國家做過,並問各國家的民眾同樣的問題以便比較各國對不同能源別的態度。原來台灣不但民眾不是反核的,核能支持度還高於瑞典,法國,南韓等國,是中國以外對核能支持度最高的國家!

在這方面,我相信台灣人是跟上了世界潮流。在杜拜舉辦的COP 28應該是全球風向的轉捩點。之後,對核能有利的新聞幾乎每禮拜都有出來。著多先進國家的領袖出席了比利時三月舉辦的第一屆全球核能峰會,七國集團(G7)五月初在義大利也發出核能共識公報:七國集團不再反對核能,就算本國不選擇核能,也會支持那些選擇使用核能的國家繼續發展相關技術。

美國最近更猛。蓋的超久的天價核電廠沃蓋特(Vogtle Electric Generating Plant)三號機和四號機終於大功告成,在慶祝典禮上美國能源部長珍妮佛·格蘭霍姆竟然順水推舟的宣布美國還要蓋更多的大型核電廠。

「我們二零五零年前需要兩百座大型核子反應爐。今天兩座蓋好了,我們還剩一百九十八座要蓋!」珍妮佛·格蘭霍姆說。

這個差點蓋不起來的大型核電廠計畫事實上讓美國人曾經對大型核能完全倒了胃口。2009年開工的沃蓋特三四號機,計畫成本140億美元,到最後成本翻倍,總支出接近1.06兆台幣,讓連我們蓋蓋停停預算失控的核四都相較下十分划算。

超難蓋,超貴,蓋的超久!為什麼美國人還想再蓋198座?簡單的說,就是因為美國人發現他們需要超乎想像的電力發展。這個原因事實上很多,但是最迫切的因素就是賴總統應該最關心的AI電力需求。

大家應該都知道,AI資料中心需要使用非常龐大的電力做計算。但它們不只電吃很多,還是超挑食的吃電怪獸。它們需要99.999%穩定的電,也就是說平均一年供電只能中斷五分鐘以下。

黑石集團(BlackRock)的創辦人拉里·芬克(Larry Fink)在世界經濟論壇發言,說「全世界都會缺電,缺電。你要供電給這些資料公司的話你不能只有間歇性的電,比如說風電或是太陽能。你需要可調度的電因為你不能把這些資料中心開開關關。」

聰明的你,看到這邊真的還相信大型科技公司,台積電的客戶,會要求台灣產業鍊公司RE100,一定要用風電光電嗎?事實證明這些大客戶它們自己都開始想盡辦法找核能來用了。就算是不是很聰明的人應該都看得很清楚:核電就是綠電是全世界的趨勢。到現在還有反核人士跟我辯核電在歐盟只是過渡性的。蓋一個核電廠就可以用八十年,你難道認為歐洲用核能要過度一百年嗎?

我事實上還挺同情政府官員的。我相信在這個領域他們是被逼迫需要說瞎話的聰明人。比如說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在立院六月五日質詢說台灣未來5-10年平均用電需求成長將由原本的2.7%上修至3%以反映AI發展的需求。

但這樣換算下來,經濟部好像覺得AI用電只會佔0.3%的用電需求。但真的是這樣的嗎?林次長表示,至於AI用電,台灣不會發展大型語言模型,主要是集中在AI應用的微調。AI用電不至於像OpenAI大型語言模型那麼大。

如果台灣不在這五到十年發展大型語言模型,那我們根本不要玩了吧!為了以後的發展,需要做的是未雨綢繆而非為了「非核家園」的「價值」低估我們會需要的電量。

最近黃仁勳來台,造成一股熱潮。不管是與科技業大老餐敘,逛夜市都是媒體的重點。我相信台灣有像黃執行長這樣的朋友和我們既有的製造業優勢,AI發展絕對應該會有我們的的一席之地。如果因為缺電而需要在發展過程中下車,會不會太可惜了呢?

 

*本文原刊於2024/6/3風傳媒,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