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保淳(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退休教授)
藍白破局之後,幾家不同的民調出現了相當一致的趨勢,那就是相當明顯的「藍升白降」,而且距離還拉得相當開,白營唯一勝過藍營的「匯流民調」,也只不過贏了0.2%,這趨勢該如何解讀?筆者認為,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將藍營的顯著提升,形容為「超級颱風來襲的一時現象」,應是非常值得藍、白兩營深思的。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藍營狂飆式的聲勢看漲,固然展現了藍營的基層實力,也使得藍軍歸隊、士氣如虹,但這會不會只是一時群情激憤下的直截反應,未必就能夠延續到投票當天?白營雖說明顯下挫,但在未來的40多天內,有沒有可能從谷底攀升、重回高點,再度取回優勢呢?
在此,有個先決條件是非設為前提不可的,那就是藍、白兩黨的民調無論有若何的變化,從一直以來的情況判斷,都還是遠較綠營為遜色的,藍白的消長,都仍無法撼動綠營的地位,兩黨最大的勁敵都是綠營的賴清德。在此情況下,表面上看似侯與柯誰贏過誰,都是沒有意義的;但是,由於情勢逆轉,欲勝過賴清德,只有透過選前的「棄保」一條路,誰能夠拉開差距,誰就有可能擊敗賴清德。
從現有民調的「藍升白降」看來,民眾黨是較屈居劣勢的,但是基本上可視為「藍白破局」後激情之下投射的現象,民眾黨也不必灰心喪志,在貌似將被藍綠兩黨夾殺的局面下,其實也隱含著藍白夾殺綠的可能。
從柯文哲支持者的年齡層結構來分析,年輕人(20〜40)這一區塊是最有把握的,也是柯文哲的個人魅力最能發揮效應的部分,首先就必須先行鞏固,然後力求突破。年輕人的「同儕效應」是非常可觀的,柯文哲必須讓年輕人知道「阿北是唯一的選擇」,而且經由他們的口耳相傳,說服尚未靠攏過來的其他年輕人,在選舉日時踴躍出來投票。在這方面,國民黨由於年輕選票相形見絀,恐怕民進黨才是最需加以著墨,可以全力進攻的部分。
「空戰」向來是柯文哲最有把握的,民眾黨必須充分利用各種通訊軟體的群組,擴大經營面,強調唯有「阿北」才能夠真正解決年輕人就業、薪資、住房、免於上戰場的焦慮,而矛頭所指,就是民進黨的諸多弊案,讓年輕人領悟到民進黨是完全不可信賴的道理。
60歲以上的老人群體,是民眾黨最弱的部分,這群人通常意識形態、投票趨向都已固定,能夠挖掘的票源相對更少,恐怕是比較難以施得上力的。但是,由於這群人有許多因「年金改革」的問題,對國民黨頗感失望,而對民進黨更是痛厭萬分,如果民眾黨能夠針對這一個問題,提出具體、明確的政策,或許可以吸納到更多一點的選票。
中間選民,尤其是40〜60歲的部分,游離性是極高的,未表態的比率最高,約在15%左右,這群人關切的是自己的下一代的未來,深恐自家的子弟在社會的競爭上受到委屈或剝削,渴盼和平、穩定與繁榮。由於民進黨執政八年,台灣的經濟水平始終停滯不前,亟思有所改變,是以對「政黨輪替」的需求也最殷切。民眾黨必須揭露民進黨這些年來各種貪腐的弊案,併力交攻,才能吸納到更多的選票。當然,國民黨也會將焦點集中於此。
由於柯文哲已被民進黨貼上了「仇女」的標籤,因此婦女票是相當不利的。不過,副手吳欣盈成功的企業女性形象,或許可以彌補這個缺失,在未來的選戰當中,吳欣盈必須善加利用,與蕭美琴互別苗頭。但是,由於吳欣盈新光公主的身份,太過顯眼,且步入政壇的時間也較晚,吳欣盈切記一定要放下身段,盡力表現出自己踏實而親和的一面,而民眾黨的幕僚更必須在這方面多加提醒與協助,在應對媒體與民眾之時,把握住言詞的分寸。
城鄉的差距,也是民眾黨必須注意的地方,中南部的選票,以地方人脈為主,而人脈越廣、人際關係越密切,票源也就越多。民眾黨強而有力的空戰,在此未必能發揮多大的效果,柯文哲的陸戰,在人力、物力、財力窘迫的情況下,只能採取點的突破,而重點放在中南部,大規模的造勢做不起來,但小規模的聚集人潮,應該還是可辦得到的。
藍、白雖然不合,但民眾黨與國民黨仍然是可以「不合而和」的,雙方彼此「競合」的情況,也越發明朗。由於台灣還有60%以上的民眾,是企望「政黨輪替」的,在三腳督下,民進黨雖仍佔有優勢,但如果產生具有效用的「棄保」,未嘗不能克敵制勝。因此,藍、白兩黨,首先就必須先爭第二,力求拉開距離,但是,到「棄保」之際,卻也一定要讓居於第三的票源,無論是心甘情願,或是含淚投票,都能夠有效移轉。在此情況下,民眾黨與國民黨既競爭,但又必須合作,這是一種新的「競和模式」,兩面出擊,夾殺民進黨。當然,在激過後,就千萬不能夠再激怒對方,升高對立、加深仇很感,否則的話,民眾黨所揭櫫的所有政治理想,都將如煙如夢,一舉落空。
民眾黨的實力猶在,柯文哲及其幕僚也還都深具信心,而向心力之強,也是令人驚詫的,黃國昌登高一呼,一個晚上的小額捐款,就高達800多萬,是相當可觀的。藍與白過往,真的應該翻頁過去了,民眾黨必須迅速重整步伐,向前邁進,與其追念過去,不如放眼未來,這才是新興的民眾黨應有的蓬勃朝氣。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