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合有譜了嗎?(王翔郁)

藍白合有譜了嗎?(王翔郁)

作者:王翔郁(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系教授兼系主任)

千呼萬喚,10月14日的「黃金會談」開啟了藍白合的序幕,但是不論是民眾黨的七主張,或是國民黨的四點,其實決定藍白合是否能成,關鍵還是在第一條,「最強」候選人的產生方式。

 

#以「民調」決定

 

民眾黨提出以民調選出「最強侯選人」是延續柯文哲的一貫主張,只要確認好施行方式,選好執行單位,可以在正式登記前推出人選。

 

做民調是一個學問。首先樣本需有代表性,且樣本必須是隨機抽樣,調查結果才能有效推論。因為隨機抽樣,母體中個體被抽到的機率可計算出來且相等。國內民調技術成熟,也不乏有信譽的民調公司及單位,只要在執行方法討論好,把規則制定清楚即可辦理。

 

此外,民調是各政黨普遍初選使用的方式,也是做為制定競選策略的重要工具,恐難否認其客觀性。

 

#以「初選」決定候選人

 

國民黨一直主張「最強侯選人」產生方式應該納入地方動員能力,還有14名縣市長、立委和議員的實力。但一再強調政黨實力的論述總有黨大欺小的疑慮,但也必須提出相對於民眾黨,且有說服力的方法。國民黨推出在各地辦「初選」決定候選人的方法,一來強調美國、法國、韓國均辦理過,其實主要原因恐怕是可以發揮其組織動員的優勢,順勢強取民眾黨!

 

#投票「初選」產生候選人的問題

 

民進黨在1995年總統初選第二輪即以開放一般民眾投票方式,選出彭明敏代表參選,當時總投票數約30萬票。這種投票方法,即使量很大,因為不是隨機抽樣,學理上「無法推論」,只能說反應出這群參與者的意見。

 

此外,以侯、柯民調僅差3-5%來看,假設30萬民眾來投初選,只需要動用1萬人,就可以翻盤。以國民黨百萬黨員而言,支持侯的選民較多年長者而言,被動員的成功率當然高出民眾黨很多。更何況2021國民黨選黨主席,就有約20萬黨員投票,只要動員,完全可以操作結果。

 

#技術性干擾

 

國民黨不同意用民調,原因是認為會被執政黨動員操作,但用投票初選方式來選出「最強侯選人」,恐怕更容易被操作!當然,民調也可能被操控,但以隨機抽樣的概念,需要動員20萬人在守侯在電話旁等幾天(民調期間),才能影響1%的意見。這計算雖然很不精確,但相較要在初選動員投票,操控民調難度高出很多。

 

民眾黨支持者偏年輕,明年出門投票都需要很大的熱情了,要他們出門、記名、簽署下架民進黨同意書,可能還需要返鄉才能投票,這意願怎麼可能高!如果民眾黨同意這方式,就直接出局了!

 

#美國的初選

 

以美國選舉而言,民眾需要事先登記,才能在選舉時投票,但台灣並沒有這制度。就是因為需要先登記才能投票,用「初選」投票選出候選人有其合理性。然而,不是國外用過的方法,就一定適合台灣。此外,辦理「初選」經驗不足,所需要的準備時間會很久,更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監票、開票,要在登記前完成,會是個不可能的任務。要辦理這樣的初選,恐怕還是會由國民黨地方組織辦理,公信力會是個問題,更有可能產生各種爭議,造成兩黨決裂。

 

相較二種方式,或許採民調是比較有學理依據且合理的方式。然而,或許國民黨提出「初選」的方式,只是強調地方組織實力的另一種說法,對於民眾黨恐怕看不到任何誠意。

 

最後,兩黨如果無法取得共識,其他的合作也就不用談了,就先恭喜賴清當選吧。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