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壁如
上個星期,因為823砲戰紀念日衍生出保衛台灣民主的話題,讓我想起一個故事:小時候,我的父親被認為是「不祥」的孩子,因為他一出生,他的父親因病去逝,三位兄長被抓去南洋當兵伕,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父親在他的成長過程是一直不受奶奶和家族喜愛的孩子,一個遠在南洋的戰爭,影響了我家三代人…
戰爭對人類的影響既深且遠,當前發生在歐洲的俄烏戰爭是這樣、65年前發生在金門的823砲戰也是如此!當時的金門島是兩岸的「殺戮戰場」,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落下3000多發砲彈,金門島上軍民傷亡3000多人,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慘烈的砲戰紀錄之一,但我們仍然挺過來了。
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役,我們不能忘記823,因為台灣在823之前的那個年代,不是窮人就是難民、因為823挺過來之後,才有今天民主、繁榮的台灣。
這應該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不能忘記戰爭時的苦難與悲慘,戰爭的殘酷不會分你是哪個族群、來自哪裡、是老是幼、是男是女,影響的不是只有外省兵、也有來自台灣的充員兵,是一群為守護台、澎、金、馬民主自由而戰的國軍。
有的人因此失去了寶貴的生命、有的人失去了兄弟、失去了雙腿或雙手、或是身體的某一個部位…永遠回不來了。不管願意或非自願,當時的國軍捍衛的是包含台、澎、金、馬在內的「中華民國」,不是現在被蔡英文或賴清德口中偷渡的「中華民國(台灣)」。
事實上,823當天,不管是侯友宜、郭台銘或是賴清德的談話,都說要捍衛民主、和平、自由,但在我聽來,沒有一個說法能保障未來不會有戰爭。
因為這些聽起來都像「選舉語言」啊。我一個好朋友的女兒目前正在英國讀書,她想要女兒回台灣,但女兒在英國的親友都勸她不要,因為他們在國外看台灣,就像「經濟學人雜誌」說的一樣:是目前地表最危險的地區。
中國大陸「不指明時間、不限定範圍」的環台軍演,等於宣告「隨時、隨地」都可以對台實質軍事演習,在這當下,這些未來可能的國家領導人,還試圖用「和平四大支柱」這樣的空話來保衛台海安全,應該是件挺危險的事吧。
823砲戰應該被紀念,而非政治攻防的原因,是因為65年前的823砲戰最重要的定位,就是確立了美、中、台之間的三角關係,當時砲戰的開打,就是毛澤東想試探美國協防台灣的底線,到底有多大?有沒有邊界?以及美國想為台灣作戰到什麼程度?
砲戰前,當時奉蔣介石之命前往金、馬視察的蔣經國,曾經在日記上寫著:「今日面臨戰局唯有抱定犧牲之決心,方能戰勝強敵」、歷時44天的金門砲戰,蔣經國3次赴金門出任務,他在日記上寫著「歷史的大事業都不是用眼淚哭出來的,而是用鮮血換來的。」
當年用無數人鮮血挺過來的823砲戰這段歷史,有沒有可能在65年後重演?台海之間已經是國際上公認戰爭高風險地區,請問,政府做了什麼準備? 如是只是強調我們是民主陣線的同盟國,不會是免戰金牌;確保軍事優勢,也不能保證戰爭不會發生。
除了國防軍備、國際外交之外,同時也應該建立雙邊溝通機制、互信基礎,才是有效避免戰爭的可行手段。鼎無三足不立,國家安全亦復如是!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