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新動力:二代傳承、雙軸並行

台灣經濟新動力:二代傳承、雙軸並行

台灣過去四十年的經濟發展,靠的是中小企業螞蟻雄兵般的機動性、彈性、努力不懈到海外開疆闢土共同打造的成果。「根據《2021年中小企業白皮書》,2020年臺灣中小企業家數為154萬8,835家,占全體企業98.93%;中小企業就業人數達931萬1千人,占全國總就業人數的80.94%。 中小企業銷售額為23兆5,555.13億元,占全部企業銷售額超過5成(53.99%)」。而這些第一代創業家們胼手胝足打下的半壁江山,隨著年紀的增長,環境的變遷,這幾年也陸陸續續地退居幕後甚至功成身退。依據臺灣數位企業總會(TDEA)的估計,台灣眾多的中小企業中約有將近八成是交棒給子女,而這些年輕二代大多是受過海外教育或有相關工作經驗,年約30-40歲的網路Y世代。因此,如何做好「二代傳承」,不僅是每個中小企業的挑戰,更是台灣整體經濟競爭力和廣大受雇就業員工的重要議題。面對未來30年更加國際化、全球化、科技化與永續化的經濟發展模式,產業轉型升級也成了二代企業家責無旁貸的任務。也就是說,接班的順利成功是企業永續的必要條件!

以台中為例,一直是以機械工業的發展為重心,這和早年日據時代在中部設有飛機維修場的歷史或許有關,更重要的是過去30年累積的人才、從零組件到整機的產業鏈群聚效應,打下了一個非常深厚的基礎,隱形冠軍隨處可見。而這樣的優勢,並不是只有台中才有,從北到南,舉凡汽車零組件、塑膠、鋼鐵、紡織、電子業上下游、先進材料、環保回收、運輸倉儲等都有著輝煌的成績。二代接班之後,透過全台近30個二代協會的相關組織,形成了一個綿密的「朋友圈」。可以互相學習,互通有無,更能透過合作,共同發展下一世代的商品和服務。同時,也可共同學習成長,上下串聯,不僅成為事業夥伴,也會變成終身的朋友和家人。這種聚落效應是未來二代企業們提升競爭力的一個好策略。

「數位」與「零碳」是台灣企業在未來國際市場競爭中必須面對的兩大議題,需雙軸雙軌並行。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重點:

  1. 以數位轉型為基礎,從年輕二代接班人身體力行,由上而下,貫徹實施。如此才能眾志成城,上行下效,事半功倍。
  2. 利用取得的大數據,做本身商業模式的改良或調整,以更接近市場客戶的需求,並從中提升效率,減少流程上的損耗及費用。如果同時配合產業上下游夥伴協同合作,優化供應鍊的資訊來往,迅速調整以強化韌性。
  3. 企業數位化升級的同時,也應進一步將碳足跡、碳盤查、碳定價,以及減碳節能的設備及作業流程導入,經由創新商業模式,改變傳統製造業將本求利的慣性,提供以數據為基礎的服務和產品,利用AI演算法的製程改善,建廠時就已規劃完善的永續理念,如整合自有綠能的建築結構,再生回收水,相關資源(如熱氣)的再利用,耗材及老舊設備的循環經濟,為未來30年的零碳經濟新常態做好準備。

最後,與父執輩一起打拼多年的老臣與二代接班人的磨合與溝通經常是中小企業傳承過程中,常會遇到的挑戰。年輕的企業家,應避免閉門造車,可透過二代協會的座談或成立工作小組,集思廣益,妥善處理。而找到的最佳模式(best practice),也和企業本身的數位與零碳轉型進程息息相關,可同步進行,圓滿達成!

王智立(智源智庫創辦人)
https://umedia.world/news_details.php?n=202210161045501244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