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正確放兩旁 企業生存擺中間(中時)

政治正確放兩旁 企業生存擺中間(中時)

美國總統川普祭出「對等關稅」,台灣出乎意料高達32%,嚇壞廠商和投資人,股市也被打趴,台股7日收盤無量崩跌,8日成交量回穩但跌勢不止,兩個交易日跌了近3千點,幅度之大可說是史上首見。政府端出的880億元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成效如何,股市已給出答案。

方案急就章 股市崩跌

這場川普風暴,政府高估了台美友好、低估了川普鐵面無情,重稅臨頭,總統、閣揆神隱36小時,回神後提出的對應方案根本急就章,包括融資貸款、租稅優惠、轉型升級以及政策補貼,都是隔夜菜加熱上桌,看不到帶領廠商找出路的可能性。

關稅是川普競選政見主軸,他決定在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方案舉世皆知。這段期間行政院台美經貿小組曾赴美溝通,並盤點可能的影響,但顯然接觸層級有限,所做的預判竟是台積電擴大赴美投資因而影響可能較小。如此嚴重的錯誤,執政黨還能夸夸而談「台美關係史上最好」嗎?

事實證明,政府把台積電擴大投資當成對美輸誠的禮物,但在川普眼中,台灣還是「骯髒15國」的一員、竊取美國晶片全球領先地位的小偷。賴清德總統口口聲聲「民主供應鏈」,美國對台徵收32%關稅,與其說是背後偷襲,不如說是當面打臉,更遑論台灣自己對美「進貢」台積電,反而削弱後續談判籌碼。

民進黨政府一遇美國就變軟柿子,企業和廠商想靠政府向美方「嚴正交涉」保障權益,尋找新出路,恐怕希望渺茫。看看行政院經貿辦公室,川普發布對等關稅1天後,只能跳針式強調「全方位溝通」。因此不必希望政府提出反制措施,連狀告WTO都不必想。

行政院開了兩天會,端出20項支持產業方案,說白了只是對廠商撒幣紓困,讓廠商在高關稅下還能吊著一口氣,明顯對美國提出的關稅,做好照單全收的打算,所謂「溝通」只是走形式、做樣子。

讓人忐忑不安的是,行政院雖強調未來對美交涉談判,將以降低稅率或限縮課稅範圍為目標,為業者爭取最大利益,但談及具體策略時,竟強調雙方產業貿易結構的互補性,應正面面對美方關切的貨品貿易逆差問題,暗示不排除進一步退讓,包括降低汽車等關稅或消除美豬美牛的貿易障礙。

特別是賴總統的態度,強調談判小組將從雙方「零關稅」談起,但也強調沒有採取報復性關稅的計畫,企業對美國的投資承諾只要符合國家利益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台灣身段如此之軟、態度如此之低,是否能得到川普團隊青睞卻還未知,雖已聯繫上川普團隊,但還在「排隊」等待談判。

隔夜菜上桌 吊一口氣

行政院提出「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880億元特別預算,包含工業部門6大面向、14項措施700億元,農業部門3大面向、6項措施180億元。姑且不論特別預算能否順利在立院過關,川普放話關稅政策不會停止,880億元能協助廠商挺多久、何以為繼,都是問號。

美國對等關稅對各產業衝擊不同,行政院評估工業方面以電子資訊、鋼鐵、金屬、機械、汽車零組件、建材和家電等產業的關稅影響較明顯。以工業6大面向中的研發轉型補助來說,受惠產業其實相當有限;更不要說租稅優惠的擴大研發和設備支出抵減,受創最深的傳產中小企業可能沾不上邊。

關於美國對等關稅,政府已多次誤判,若連支持措施都失誤,產業將承受雙重打擊。近年台灣對美出口大增,除AI所衍生的商機外,何嘗不是政府鼓吹「非紅供應鏈」的結果,台商響應政府新南向號召而前往東南亞設廠,如今面臨被美國課徵超高關稅的噩運,難辭其咎的政府不該認真幫廠商脫困嗎?

面對關稅變局,特別是接下來半導體和晶片可能列入課稅範圍,對於台灣企業而言,將是一條長期而艱難的抗戰,政府若不拋棄政治掛帥思維,台商生存空間將更加受限。如果行政院只會抱歉「我們來晚了」,不肯面對現實做實事,企業前景堪憂。

 

*本文經中時授權轉載,原文連結: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50408004446-262101?chdtv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