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會成為施明德還是鄭南榕?(公孫策)

柯文哲會成為施明德還是鄭南榕?(公孫策)

作者:公孫策(專欄作家)

柯文哲傳出血尿等症狀而戒護就醫,醫院判定未達留院標準,仍然還押。然而,檢方並非因為柯文哲的病情讓他戒護就醫,而是由於陳佩琪為柯文哲延押兩個月哭訴「可能人死了,才會通知我去收屍吧」。陳佩琪甚至說出,「若我先走了, 千萬不要通知他, 讓他平靜地在獄中走吧」。也就是說,檢方其實是擔心柯文哲「萬一真的死了」,後果沒有人承擔得起。

會有這樣的擔心,因為柯案已經被民眾公認是一個政治案件。同時,已經很久沒有發生「將政敵關到死」的事情發生,萬一發生,嗜血的媒體肯定興奮,那必將是一場超級政治風暴。

在我當記者的生涯中,看過太多政治案件,有兩個人物可為柯案的借鑑,一個是鄭南榕,一個是施明德。

鄭南榕為言論自由而自焚,於是成為台獨建國的殉道者。我的意思是,萬一柯文哲在獄中死亡,其影響或將成為賴政府的夢魘。(鄭重聲明:我毫無詛咒柯文哲之意,更不願見政治更紛亂)

施明德因高雄事件入獄,在獄期間多次絕食,都被強迫灌食而活到出獄。他曾當選民進黨主席,又為了阿扁貪腐而發起「紅衫軍」運動。也就是說,施明德始終是執政者的頭痛人物。我曾經做過比喻,如果柯文哲最終沒事出來,他會跟「孫悟空跳出八卦爐」一樣,大鬧天宮。

這兩種情形都是賴政府不願意看到,甚至難以承擔其後果。那麼,為什麼搞到現在這樣?答案很簡單:司法「無能」。或者更精準點說,檢方沒有能力在現行刑事訴訟法之下起訴柯文哲——與民進黨政府無法無天的現況相較,司法系統著實「無能」。

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中有一段經典文字:

法律的好壞,不在「法條」的本身,而在「訴訟法」的執行。不在如何處罰犯罪,而在如何確定犯罪。

以上文字是柏楊針對武則天的酷吏治國所為評論。在《中國人史綱》出版後很多年,刑事訴訟法和訴訟制度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可是在想要用司法打擊政敵的人眼中,那是一種束縛,而檢方不能配合執政當局「掙脫束縛」,真是無能至極。

或者說,民進黨政府缺少的是一部現代《羅織經》。

《羅織經》是武則天時代頭號酷吏來俊臣所撰,當年幾乎沒有人能夠逃過武則天的特務網羅織罪狀。當然今天已經不容許那種行為,但無可諱言的是,檢方辦柯案那麼久,到現在還不能起訴柯文哲,是柯案陷入尾大不掉/進退維谷的原因。

民進黨當然希望檢方能夠掙脫「束縛」,但檢察官不是傻瓜,雖然他們肯定承受很大的政治壓力,可是司法人肯定都讀過「請君入甕」的典故:

武則天時代最厲害的酷吏,來俊臣以次就屬周興。

周興被密告參與一宗叛亂案,武則天交給來俊臣辦。來俊臣擺宴請周興喝酒,席間問周興:「犯人不肯認罪有什麼好方法?」周興說:「這個簡單。拿一個大甕,四周燃起炭火,將犯人放進甕中,那怕他不招?」來俊臣命手下如言布置,然後對周興說:「有人密告你老兄,現在請老兄入這個甕。」周興當場叩頭伏罪。

檢察官當然不會逾越刑事訴訟法辦柯案,也不會在證據外找證據,因為誰曉得哪一天會被人請入「甕」中。

 

*本文原刊114/4/1風傳媒,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