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汽車加徵25%關稅,經濟與地緣政治最大殺招(風傳媒)

對汽車加徵25%關稅,經濟與地緣政治最大殺招(風傳媒)

川普上周三宣布對進口汽車課25%關稅,這是川普上任2個多月來殺傷力最大的關稅政策,無論是對產業、對盟邦、對全球經濟、對地緣政治、甚至對美國的經濟與消費者而言,都是一記殺招。

川普上任以來宣布的關稅戰政策不斷,大體上可分2大類,一類是針對個別單一國家的關稅戰,例如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的加徵關稅,還有4月初「宣判」的對等關稅;另一類是針對特定產品的關稅,如已開始加徵25%關稅的鋼鐵鋁銅等,及對汽車與藥品的加徵關稅,這類關稅不分國別,只要對美出口這類商品的國家都受影響,出口越多影響越大。

先前川普的關稅戰對象中,對中國前後2次共加徵20%關稅的政策已實施,但中國原本就是美國的「敵對勢力」,更是從川普1.0開始就早已承受關稅戰多年,而對加墨的關稅戰則一變再變又延緩,對鋼鐵鋁的關稅主要影響在上游產業,對終端消費者影響不是那麼明顯又立即。也因此,對汽車加徵25%關稅才會顯得如此「耀眼醒目」。

對那些擁有汽車產業的國家、特別是有出口能力的汽車製造國家而言,汽車產業對工業實力與經濟的意義與重要性高,它產生的上下關聯效果、帶動的經濟成長、影響的就業人數、在重工業與機械工業的核心地位,都是極其重要。甚至對國安而言,也有其重要性,必要時汽車生產線與工廠是可以改為生產坦克、悍馬甚至飛機等軍武,二戰期間福特汽車甚至為美國生產了八千多部轟炸機。

美國是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2大汽車市場,每年新車銷售在1550萬輛左右,堪稱汽車業者必爭的市場。美國汽車有近半來自國外,占比較高的有加、墨、日、韓、德等國。川普的25%關稅出爐,這些國家的汽車銷美一定受打擊,進而影響該國經濟。

民主國家是這樣,搞壞經濟是要丟政權的,這些國家一定會變臉反彈,加拿大總理尼可就直接說:美加兩國的緊密關係結束了。汽車大國德國是歐盟龍頭,現在經濟已差、又碰到川普的25%汽車關稅,更是淒慘,原本歐盟已為鋼鐵鋁加徵關稅而對美報復,現在汽車關稅來一定反擊報復,歐美關係會更差、矛盾更深。

這同時影響著經濟與地緣政治。不斷擴大深化的關稅戰讓各國與全球經濟下滑,美國與傳統親密盟邦加歐日韓之間的貿易衝突,讓這些國家有動機、甚至是有必要與中國拉近關係以「對沖美國風險」。歐洲每年出口美國的汽車不到400億歐元,川普的汽車關稅已然在歐洲掀起浪濤,後續川普再對藥品課25%加徵關稅,以歐洲每年出口近900億歐元的藥品到美國,其影響又更大,歐洲大概就要直接跟美國翻臉,歐洲的戰略自主也會走得更堅定又更遠,這些都會影響未來的地緣政治格局。

對鋼鐵鋁等原料加徵25%關稅,主要影響是相關業者,民眾幾近無感,因為原料只占成本一小部份,最後反應到終端產品的售價不高。但直接對汽車這種終端商品課25%關稅,卻幾乎等於直接讓售價提高相近比例,對民眾的感受、物價、及整體經濟的衝擊非常直接,更且連美國廠商都難倖免,因為從加墨「出口」到美國的汽車有許多就是美國車廠的車,此所以汽車關稅戰宣布後,連美國福特、通用的股價都下跌的原因。

在宣布4月3日起對汽車加徵25%關稅的同時,川普也要對汽車零組件加徵關稅,只是有1個月緩衝期、5月之後才會開徵。按理只對進口汽車加徵關稅,對在美國本土生產的汽車有利,但也對汽車零組件加徵關稅後,這個好處就會大幅流失。因為一部汽車由約三萬多個零件組成,涵蓋鋼鐵、塑膠、橡膠、玻璃、機械、電機、電子、服務等不同產業,沒有任何一家汽車廠全靠本國廠商就提供完整的零組件,因此在美國的汽車生產者同樣要面臨成本增加的壓力。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電動車很可能成為此政策的受益者。

至於這些政策會帶來的衝擊影響多大,尚無法評估。一來川普的關稅戰永遠都在變動中,而且往往是「一變再變三變」,沒有人搞清楚、或可預料推估最後實行的方案,例如在宣布汽車加徵關稅引發市場與各國震盪後,又傳出川普對此關稅戰的態度有「軟化」。

二來,川普尚有後手─主要是4月初公布的對等關稅案,會與原先的關稅戰內容出現相乘效應與否,仍難預料。最後則是貿易夥伴國的回應與報復也是最終影響多大的關鍵點。而大部份國家的回應仍在發展或觀望中。(相關報導:風評:意義迥異的降息期待,持續下調經濟成長的開始|更多文章)

但無論如何,川普這2個多月的關稅戰,已經讓全球經貿遍地烽火、WTO再次被邊緣化,未來川普是會不顧一切、即使通膨再起經濟衰退也堅持關稅戰,還是會衡量外在經濟與政治情況修正?而台灣即使前有台積電的千億投資讓川普「龍心大悅」,但顯然已經無法避免脫身,政府與業界都該有所準備、擬好18套劇本因應吧。

 

*本文經風傳媒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