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與「抗中保台」 政治民粹圖騰的加乘作用(陳淞山)

「大罷免」與「抗中保台」 政治民粹圖騰的加乘作用(陳淞山)

作者:陳淞山

43席藍綠立委的大罷免行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中,賴清德總統為了強化台灣的民主韌性與國家安全,將中國定義為反滲透法的「境外敵對勢力」,並提出恢復軍事審判制度等五大國安威脅及相應的17項因應策略,進一步緊縮兩岸的交流與互動,再加上網紅陸配「亞亞」的鼓吹武統言論遭廢止居留許可、限期出境的大肆炒作,台灣內部抗中保台政治民粹圖騰的氛圍,正與大罷免行動串聯匯流產生強烈的加乘作用。

剛好又有《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美國國防部與各智庫軍事專家分析,中國解放軍封鎖台灣的計畫已達前所未見的準備階段,可能透過5大步驟,對台灣實施全面性的隔離封鎖消息,兩岸關係發展幾已陷入了烏雲密布的緊張敵對狀態。

民進黨政治操作成功 國人對「大局為重」的肯定

根據美麗島電子報最新的3月國政民調(3月25日至27日調查)結果顯示,賴清德總統的信任度與執政滿意度正向評價比2月躍升了有6到7%的情況,來到56.7%與55.6%的相當高點,而行政院長卓榮泰的施政滿意度與民進黨的好感度也同步跳升了有9到10%的結果,國民黨好感度則下滑4.2%,民眾黨下滑3.3%。

顯然,賴清德政府與民進黨最近的大罷免行動與抗中保台政治操作,策略運用相當地成功,不僅大幅拉升了民調聲勢,也讓台灣內部反滲透、反統戰與防武統的團結抗中政治力道更加厚實鞏固,同時也轉移了護國神山台積電增加對美投資1千億美元的減損「護國」力量的政治疑慮及殺傷力。

上述民調議題中顯示,賴總統稱中國是台灣的敵對勢力,宣布恢復軍事審判制度,修國安十法主要目的的調查結果,有43.6%的人認為是為了保護民主對抗中共統戰,有29.2%認為是為了針對在野黨和罷免立委,而僅有15.8%認為是為了兩岸衝突或戰爭做準備。

相對多數的人是認同賴總統強化台灣的民主韌性與國家安全理由,而比較不認同是為了大罷免與兩岸可能衝突或戰爭做準備,基本上,這是國人對賴清德「大局為重」的政治肯定,而不是以政黨利益或引爆兩岸衝突或戰爭做思考,因此,賴總統的信任度與施政滿意度才會來到相對的高點!

民調躍升 等同於大罷免大成功?

或許,就像政治學上的「聚旗效應(又稱聚眾效應)」概念,在國家面臨戰爭或外交危機時,執政者能在一定期限內獲得很高的支持度,同時也會減少國內輿論對政府施政的批判,賴總統的「抗中國安牌」政治猛藥的適時出爐,既扭轉了他民調下滑的趨勢,又讓他這幾個月來被在野黨的亂修法與亂砍總預算的政府失能重擊,暫時得到疏解,畢竟,國家安全大旗一揮,抗中民粹圖騰政治氛圍一旦高漲,「總統英明」就成為民心的唯一選擇!

然而,在民調結果大幅躍升的賴清德政府與民進黨,是否等同於大罷免藍委的行動就會順利成功呢?看起來似乎未必就是如此!

從上述的民調結果也顯示,有50.5%的人不認同卓榮泰院長所指在野黨刪總預算是要擴大民眾不安讓社會更分裂,僅35.8%表示認同;有54.3%的人不能接受民進黨要藉立委大罷免達到完全執政,僅有38.3%能接受。

顯然,台灣多數民眾是認同賴總統的政治作為,但未必支持用抗中保台的政治操作來大罷免藍委,甚至導致民進黨完全執政的結果,而且也不認同在野黨刪預算是要讓社會更分裂,縱使民調結果也顯示,有高達76.4%的人認為台灣和大陸不是同屬一個中國。

換句話說,大罷免就只是國內朝野政黨的「政爭」,不是統獨爭議問題,不需要用抗中保台、國家安全或兩岸關係問題當作理由或藉口。

總之,台灣朝野正處於「亂亂鬧」的政治失控局面,多數民眾雖然支持兩岸不同屬一個中國,國家要更加安全,但未必要把大罷免與抗中民粹政治圖騰相互聯結,甚至也不樂見發生民進黨再度全面執政的加乘作用。

賴總統與民進黨為了翻轉目前的政治局勢,正全面加大力度掌控新聞輿論的優勢力量與地方組織動員的下鄉宣傳戰主動權,而國民黨軟弱無力地以罷制罷、公投反罷抗衡力道,又如一盤散沙般的各行其是、自亂陣腳,恐怕不論大罷免結果會有如何發展演變?最後國民黨可能不死也只剩下半條命!

是以,民進黨已經把大罷免當成明年地方選舉黨內初選的政治動員在打組織宣傳戰,甚至也把政治箭頭瞄準2026與2028選舉,國民黨人還在為了黨內領導權與黨主席之爭在各懷鬼胎,其立委也都「隨人顧性命」自掃門前雪,這場政治戰役早已未戰先敗,真的怪不得誰了!

 

*本文原刊114/4/2  ETtoday新聞雲,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