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半導體業 美國整碗捧去?(朱駿)

台灣半導體業 美國整碗捧去?(朱駿)

作者:朱駿 (政大國發所博士)

外媒3月31日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為奪回全球半導體市場控制權,不仰賴外國晶片製造商,美國政府正採取果斷計畫與措施。計畫的重點之一包括總部在加州的晶圓代工公司格芯(GlobalFoundries Inc.,簡稱GF或GloFo)與台灣第二大半導體製造商聯電的合併計畫。想要藉此產生一家強大的、可與長期主導該產業的台積電抗衡的美國晶片企業。據聞,如今在台灣政府支持下,合併談判早已開始,正持續進行。

聯電針對此消息強調,「目前沒有任何合併案進行」。然而,此事在幕前固然尚未看到動作,不表示在幕後沒發生進行。台積電要投資美國1000億不也是沒先露口風,瞬間爆出的嗎?聯電3月31日普通股在台股重挫906點的嚴峻氛圍之下,最後一盤竟爆出逾1.5萬張大量買單,股價由盤下44元拉到翻紅收市,看來不是空穴來風。

若此消息為真,聯電並未公布揭露,股價突然大漲,這裡面是不是有不少內線交易的嫌疑?而且,民進黨賴政府應說清楚,講明白,為何一再幫助美國侵蝕台灣的半導體製造業,嚴重剝削台灣,敲骨吸髓?除了半導體業,是否還有其它的製造業項目準備貢奉給美國?

如果不是真的,就是有人放假消息,是不是有人企圖以放假消息欺騙投資者的手法影響股市,以利個人炒作獲利?不論真假,似乎檢察官都應該迅速主動偵查,釐清事實,給社會一個真相,以利股市與投資活動健全發展。

聯電成立於1980年,創立時間比台積電更早,並且是為台灣第一家上市的半導體公司,照理說,比台積電有先天優勢,但後來在0.18微米製程之戰落後,兩家公司技術層次拉開,市場層次亦因此不同,聯電只能乾瞪眼看台積電在先進製程市場一路衝鋒陷陣,斬將搴旗,高歌猛進,迄2024年第四季以市占率67%之姿穩居龍頭,聯電連人家的零頭都不到。遠的不說了,最近5年間,台積電的股價由270元,於前陣子衝高至1135元,近些時候才暫時回落到940元左右;聯電則由13.80元始終未突破80元,如今落在接近50元的位置,與台積電霄壤之別,何以致之?孰令致之?

表面上聯電是輸在技術,其實,企業真正的第一生產力在管理,技術只是管理綜效的派生物。幾十年來,多少世界技術頂尖、風光一時的公司後來皆因管理不善,迅速衰敗與殞落,鴻海等台灣代工業從低階代工黑手做起,因用心著重管理而競爭力日增月長,年復一年,終躋國際一級大廠之列,可為明證。

聯電與台積電今日的差距最根本的原因是發展初期掌舵者的戰略眼光、戰略定力與執行能力的差異使然。大家都知道台積電初期的掌舵者是張忠謀,聯電的是曹興誠。

張忠謀對提升技術的堅持是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步步扎實,積蹞步終致千里。曹興誠一如他的感情世界,花心蘿蔔,難於專注,善於抄短求快,多方投資,美其名是多角經營,實際上就是不能用心用力專注本業,多方投機。

炒短投機者就不可能有穩定的戰略眼光,無法具備戰略定力,沒有練硬功夫的決心與橫勁,經營企業的馬步必不穩,功力難積長,短快的執行能力只能落在沒有縱深的狹小格局。十多年間,技術便已瞠乎落於人後,後人未能幹前人之蠱,慣性難改,只能永遠望人尾燈,燈光越望越弱,落後更遠,只剩人家的零頭。

曹興誠如今淪落為台獨分子的扈從打手,高舉「台灣共和國」標語,恐怕是人生最後絕望階段的無奈吶喊,幸虧聯電早已不由他經營管理,否則必然尚不如今日僅存的零頭,前景黯淡,喊破嗓子也迸不出一絲生機,格芯還會有興趣併購嗎?

目前的晶圓代工廠世界排名榜上,聯電第四,格芯第五,第四被第五併購,何其屈辱。縱使兩家合併,也搆不到台積電的市場,難與台積電抗衡,只能壓過大陸的中芯,在低階成熟製程市場纏鬥。中芯正持續加大力度提升製程技術能力,說不定過幾年,兩家合起來連中芯都鬥不過。

併購之後,聯電可能會失去獨立自主發展業務的能力,被格芯消化吸收完後,台灣各廠的各項能力受制於能力不怎麼樣的格芯,就是格芯砧板上的魚肉,那天格芯打擺子要裁員,即可能從台灣員工開刀,聯電的老員工毫無招架之力,只能任人宰制。

聯電何不趁台積電被美國玩弄,一時半會兒抽不了身,三星疲弱不振時,利用台灣產業環境的優勢,健全管理機制,咬牙下定決心,加大對製程技術的研發力度,提升技術水平,逐步以低價分食一部份台積電與三星的客戶,發展成為可與台積電及三星在技術能力上分庭抗禮的競爭者,這才是聯電最大的長期利益所在吧?

 

*作者為「新故鄉智庫」國政顧問,本文原刊114/4/2中時,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