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反罷或制罷是一場政治博弈,從效益的角度則是一場投資,不能只從喜不喜歡在地立委的情緒來決定投票行為,而應從最終可能產生影響的總合結果來做理智的判斷。
近日参加一所大學的公民社會研討會後,一群學者和非營利組織人士簡餐,驚訝地發現這些受過高等教育者碰到應理性判斷的投票行為,居然有一半是靠喜不喜歡在地立委的感覺來決定,完全不去思考如果反罷或制罷成功,可能產生的最終後果。
預算刪凍是罷免主因 卓榮泰更不惜違反行政中立
做為國家主人和政府老闆的人民要特別警覺的是,針對涉及政黨對決的立場之爭,政黨及其側翼、鐵粉幾乎沒有留有理性溝通的空間;所以,在這些尖鋭的、兩極的和敗壞恐懼的屁股決定腦袋之後,做為社會良知的知識分子和中間階層更應發揮中流砥柱的力量,使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不被政客們綁架。
公民社會應該考量的核心效能要素包括公利或私利、大公或小公。既然是社會效能為優先,當然是公利大於私利,以及大公大於小公;因此,前提就必須先要搞清楚,為何民進黨要先發動這次的罷免立委的行動!
中央政府預算在立法院被在野删減和凍結,是民進黨發動罷免的根本主因。立法院審核預算其實是人類追求民主的血淚史,立委們接受人民授權審查預算本是民主的真意。
根據《預算法》,政府預算被删後,相關部門可以另提新預算送審;被凍結呢?相關部門能補提出解釋說明,尋求解凍,兩者都有合法的補救程序。
然而,行政院不尋求預算的合法補救程序,硬是按憲法走覆議路線。好,覆議沒過,按照「憲法增修條文第三條」,預算覆議經立委二分之一以上之決議維持原案,行政院長應即接受該決議。
卓院長也許真如他形容自己的笨,看不懂這一憲法條文,居然還不惜違反行政中立,帶著政務官們到各地哭窮,販賣恐懼,甚而鼓動反中情緒舉,期待收割罷免,翻轉立院少數局勢。
民進黨深知「反中」王牌 刻意升高社會對立
民進黨深知「反中」是他們選舉中屢玩屢勝的王牌。這次罷免還加碼利用《反渗透法》,抹紅不認同罷免者為「中共同路人」,刻意升高社會二分對立情緒,累積他們罷免的動能,不管執政黨應肩負的國泰民安責任。
賴總統做為少數執政政府,理應追求國際民主政治通則,邀請在野政黨組成聯合政府,順暢施政的推動。他非但不如此,最近還公布「賴17條」,變本反共,加厲反中,擴大販賣蔡英文前總統的「芒果乾」(亡國感),想用此次罷免,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院都拿,壟斷所有政府的權力。
賴總統上台近年來,所做所為比他擔任立委、市長和行政院長時更為專斷、偏執和驕傲。他上任總統時是對著《中華民國憲法》宣誓的。宣誓是何等神聖的承諾!大家投票前不妨冷眼旁觀賴總統有遵守他對人民的承諾嗎?
*作者為「新故鄉智庫」國政顧問,本文原刊114/3/27 ETtoday新聞雲,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