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的枷鎖籠罩人民頭上(中時)

言論自由的枷鎖籠罩人民頭上(中時)

賴清德總統執政以來大唱反中高調,升高對中共及中國大陸的敵意,並且多管齊下搞壞兩岸關係,其目的無非是落實台獨政策,為此而煽動仇中情緒,同時將在野黨跟中共綑綁在一起,讓民眾誤信其為在地協力者,對他們產生憎惡情緒,從而擁戴反中的民進黨,達到永久執政的目的。

異見遭壓制 激化對立

本月13日,賴清德宣布中國大陸是「境外敵對勢力」,並提出5大國安威脅和17項因應策略。這個舉措只是一個開端,後續將進行相關法令的整理與修訂。賴政府還不斷補強反中力道,近日更對3位陸配下手,指稱她們主張武統,將她們驅逐出境。這兩件事高度相關,都是在製造反中的肅殺氣氛,一方面增強民眾對中國大陸的負面情緒,另方面則將矛頭對內,在內部尋找敵人,好將仇中的能量轉化為對內的清洗。

國安措施的加強有其必要,但必須依法而行,且符合比例原則,否則將侵犯人民的基本權利。有鑑於此,中研院院士陳培哲等75位學者26日發表聲明,指總統賴清德就任後不斷用民粹主義凝聚支持者向心力,台灣的言論自由空間快速遭到壓縮,戒嚴的思想審查已降臨台灣上空,並呼籲民進黨政府懸崖勒馬。這份聲明指控賴清德不斷妖魔化大陸,以扣紅帽方式打壓不同意見,進一步激化台灣社會對立;而內政部也宣稱陸配「亞亞」發表支持武統言論,並據此以行政命令要求離境,這種濫用行政裁量的做法完全違背政府保護人權的民主法治精神。聲明指賴清德政府是當前台灣民主法治的最大破壞者,也對台灣和平安全造成潛在的威脅。

這份聲明理據堅實,直指要害,其中最令人觸目驚心的是警示「思想審查已經降臨台灣」、「言論自由的空間快速遭到壓縮」。這個指控信而有徵,引人憂思。目前綠營壟斷言論市場,掌握優勢話語權,異見遭壓制,這群學者為言論自由請命,他們的呼聲正中當前要害,殊堪稱道。

面對學者的良心呼喚,總統府發言人竟然表示,鼓吹對台發動侵略戰爭、仇恨與強暴犯行,已經觸犯《聯合國公約》明確規範的犯罪行為,是對台灣自由民主國家體制的挑戰,也抵觸民主與言論自由的紅線。這個說法是建立在亞亞鼓吹武統的言論基礎上,但主管機關及行政法院並未舉出亞亞哪一句話在主張武統,只是依據「前後脈絡」及「社會通念」,判定她有如是主張。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也表示,亞亞僅在影片中談兩岸有武統風險,但不是主張武統,反而她在影片中說過「主張兩岸和平統一」並分析武統給台灣帶來的危險性,希望避免武統。

內部找敵人 不得民心

我們擔心的是,這種推斷方式可能擴大,適用在一般民眾身上,而侵犯了民眾的言論自由。除非執政當局承認歧視陸配,聲明這種推斷方式只適用於他們,不會加諸民眾身上。

事實上,賴清德政府不斷製造亡國感及武統威脅的訊息,洋洋灑灑的「17項策略」雖聚焦於反滲透、反統戰,但項莊舞劍之心斑斑可考。其中的策略範圍涵蓋《國家安全法》、《反滲透法》、《兩岸關係條例》、《港澳條例》、《資通安全管理法》等,鋪天蓋地,法網縝密,除了抗中,也給了民進黨扣紅抹黑的武器,將來反罷免、反台獨、主張和平統一、批評民進黨台獨走向、疑美等,甚至不支持國安修法的各種異議者,無一不可被列為中共的「在地協力者」,為境外敵對勢力效力。賴總統近期民意支持度下滑,根據TVBS最新民調,他的不支持率上揚5趴,應與「17條」在製造「境內敵對勢力」而不得民心有關。

民眾對他的更大疑懼,在於賴政府僅以某言論在「不確定的未來」可能造成危害,就將其禁止。憲法若只保障執政當局喜愛的思想、言論,卻鎮壓異議,那言論自由將蕩然無存。亞亞的言論或許不為台灣多數人所喜,但民主台灣的可貴,就在於保障「我們不同意你,但誓死捍衛你說話」的言論自由。我們可以批評、論辯,但不該動用公權力制裁單純的言論。在台灣,人人享有不因言賈禍的自由。今天陸配的言論自由被剝奪,明天侵犯言論自由的枷鎖就會套在你我身上。

*本文經中時授權轉載,原文連結: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50327004086-262101?chdtv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