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險棋的賴清德,自我實現的預言?(風傳媒)

走險棋的賴清德,自我實現的預言?(風傳媒)

總統賴清德祭出「17條」後,從「小漢光」演習、日本前自衛隊綜合幕僚長岩崎茂接任行政院顧問,再到為志願役加薪,一連串軍事動作,讓美媒《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看穿了賴清德正在「走險棋」,向北京叫板的政治算計——改變了美中台關係的微妙平衡。而其動機,則在於爭取美國總統川普陣營的支持和力挺。

擺出準戰爭姿態,布大局尾巴搖狗

賴清德選擇的演說時機,頗費巧思,落在《反分裂國家法》頒布20周年的前一天,召開國安會議並發表演說,界定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並恢復軍事審判、驅逐網紅陸配等「17條」,然後再展開一系列軍事動作,從3月17日至21日舉行「立即備戰操演」(又稱「小漢光」),對外擺出準戰爭姿態。由此可見,賴清德政府顯然是「有備而來」。

這個模式「似曾相似」,前總統蔡英文連任時的選戰熱身,就刻意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告台灣同胞書》叫板,當習拋出「兩制台灣方案」引起輿論炸鍋,蔡英文連開多場記者會,火速炒熱議題,也為勝選奠下根基。而今,日本首相石破茂批准日本護衛艦秋月號穿越台灣海峽,日本前自衛隊綜合幕僚長岩﨑茂接任行政院顧問,國軍為志願役增加勤務加給,皆是預先鋪排好的劇本。

當「賴17條」出爐,台媒大多解讀,賴清德此舉是為了「大罷免」壯大聲勢,外媒則從美中台關係觀察,揭開賴清德藏伏其下、準備已久的「先聲奪人」貓膩。

向美國鷹派喊話,賭北京不敢妄為

《華盛頓郵報》近日發表一篇題為〈台灣警告中國威脅日益加劇,部分意在爭取川普支持〉專文,發現近期賴清德的公開場合用語,均以「中國」代替「中國大陸」和「北京當局」,已有試探紅線的意圖。報導引述「歐亞集團」中國總監蕭嫣然所述,認為賴清德是在向川普政府對中鷹派人士喊話,希望能夠爭取川普政府對賴清德及民進黨更多支持。

《紐約時報》在23日報導〈賴清德為何此時對北京展現強硬立場〉中也述及:「總統賴清德可能認為,北京想遏制與川普政府的緊張關係,因此對台報復的意圖將受到限制。」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何瑞恩(Ryan Hass)認為,賴清德最近的對中鷹派立場,主要是為了重新掌控敘事,讓反對者處於劣勢。文中指出,賴清德之所以會於此際提出「拒統17條」,主要是判斷北京在「川習會」登場前不敢妄為,而趁機「弄險」。

「疑賴論」逐漸升溫,解放軍「警告玩火」

《華郵》與《紐時》這兩篇報導,對「賴17條」在美中關係中的政治冒險,有深入剖析,背後顯有政治考慮,這有別於過往。可見,美方「疑賴論」已有升溫跡象,也有所警惕。而台灣的國安人士一再消毒,「疑賴論」是認知作戰,只不過是掩耳盜鈴,但「疑賴論」卻未因此消聲匿跡,甚至遭到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浪潮直接挑戰。

然而,賴清德沒料到的是,北京對台的軍事行動並不張揚,雖然解放軍出動了相當的軍力,沒有直說是「聯合利劍-2025A」,只稱此為「戰備警巡」。中共對台表面上沒有特別異常的軍事壓力,但派出大量軍機和軍艦靠近台灣,對賴清德的「玩火」發出警告。

川普上台以來外交攻勢不斷,從斡旋迦薩走廊與俄烏戰爭停火,到對加拿大、巴拿馬、挪威等國家叫價,「交易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唯獨最關鍵的美中問題仍顯得鴨子划水。昔日陳水扁被美方視為「麻煩製造者」,而今賴清德正設法成為「麻煩製造者2.0」;而忙著大國博弈的川普和習近平,並沒把賴清德的「試探紅線」真的當回事。

空洞的虛張聲勢,能換到永續和平?

賴清德向來愛蹭雷根(Ronald Reagan)的「以實力換取和平」名言,卻缺乏關鍵的實力與膽識。走味變調的「實力和平論」,淪為外交虛張聲勢,或糊弄擺譜的政治話術,換不到永續和平。反觀川普是要以「大交易」來避免台海發生衝突,完全迴避台海和平與台灣安全問題,更拒絕提出具體承諾與保證。

當下抗中挺台的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幾乎成了美國外交決策的邊緣人,從川普2.0時代,指派親川普的參議員戴恩斯(Steve Daines)前赴北京交涉,為「川習會」預先鋪路,受到中共高規格禮遇,現在各界如此重視戴恩斯,即可見端倪。AIT處長谷立言只能老調重調「台美關係堅若磐石」的空話。

美媒看破了賴清德的手腳——走險棋。對內搞大罷免,對外試探中共紅線。剛愎執拗的個性,真要卯起來一條道兒走到黑,當心弄假成真,成了自我實現的預言!

 

*本文經風傳媒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