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珍
歷史是一面照妖鏡。三十八年前,蔣經國總統因為「不是(軍事)戒嚴的戒嚴」,既不影響人民日常生活,又不為民主國家理解,毅然決定解嚴;三十八年後,賴清德總統以五大威脅十七項策略,要求政府啟動修法,台灣儼然即將重回「不是戒嚴的戒嚴」時代;同時間則以民進黨主席身份下達動員令,要求全黨公職投入「人民是頭家」八場宣講活動。
賴清德撥起兩蔣威權算盤,打得却是營造大罷免肅殺氛圍的主意,到底是聰明還是愚蠢,猶待大罷免結束才能論定,但賴清德從「少數總統」轉而為「獨裁總統」,企圖以一人意志逆轉民意乃至國家發展方向,徹底暴露他剛愎且極端的政治性格弱點,不論大罷免終局如何,他不具領導能力的政治風格,已經可以定論在他的任期內,不可能成為「全民總統」,遑論成為「國家團結的象徵」。
兩岸交流關門關窗,還要加道鎖
在這場四千字不到的講話裡,所涉部會包括:國防部、外交部、內政部、經濟部、數發部、交通部、教育部、陸委會…,打擊範圍包括:現役與退役軍職、陸配、陸生、陸客、演藝人員、大陸人士之外還包括港澳來台人士、上自立委下至里長的各級民代與官員、往來兩岸交流的各路人馬,從文化、學術、教育乃至宗教團體要建立「交流揭露制度」,形同點名「特別列管」,一言以蔽之,「能不去就別去,能不讓來就別讓他來」就是賴政府的新版兩岸交流政策,這不只是關門,而是近乎關窗,只差沒加道鎖,若能破鎖而出者,難講會不會被加銬。
很難想像,這樣的封閉、警告、且勢將修法從寬入罪加重其罪的政策,除了動輒以「中共同路人」扣帽的罷免團體之外,還有什麼正常人能接受僅憑總統一言,就滿天撒網以羅織的政策方向?
其中,最讓人跌破眼鏡的是回復軍事審判,十年前洪中丘案號稱二十五萬人上街頭,一舉促成廢止軍事審判,但軍事審判法並未廢除,但明定「戰時」現役軍人違反陸海空刑法者,仍依軍審法追訴處罰,平時則仍依刑訴法;莫怪賴清德一句「恢復軍事審判」,讓人質疑:台灣是準備進入「戰時狀態」了嗎?可笑的是,當年推倒軍審制的要角,正是現任國防部長顧立雄,而外交部長林佳龍、副總統蕭美琴都曾力主「軍審回歸司法」是軍中人權與司法公正的進步,賴清德本人還曾批評感慨「沒有軍法(軍事審判),就像太監穿西裝」的韓國瑜,「引喻失當」,當年的賴清德認為「軍法不是國家核心戰力」。
匪諜就在你身邊,成了賴政府的法寶
民進黨打臉自己不是新鮮事,僅僅是過去一年,從國會改革、財劃法、選罷法、總預算案…,無一不是以今日之民進黨否定過去的民進黨,遺憾的是,賴清德能恢復軍事審判,為什麼不恢復與民生經濟更直接相關的核電呢?
過去國民黨力主軍事審判存在的必要,為的是「嚴明軍紀」,如今賴清德要恢復軍審的理由是中共滲透日亟,為的是在內部找敵人─抓匪諜,但是現役軍人被滲透者畢竟是極少數,非現役軍人不受軍事審判於憲法明定,且經大法官釋憲在案,若為匪諜故,在陸海空軍刑法加重其刑可規範現役軍人,反滲透法、國安法、刑法等也可加重其刑以規範或警告一般人民,非要恢復軍事審判,法界必然有爭論,賴清德不是找軍人的麻煩,是找自己的麻煩。
以匪諜張自己統治之目,是威權時代「白色恐怖」之源,如今匪諜竟也成了賴清德的法寶,《反滲透法》訂定以來,里長帶隊赴陸旅遊因此被起訴者泰半無罪,唯一案成罪,如今賴清德又以一人之言,界定「中國符合境外敵對勢力」的定義,未來因此入罪的案例會不會「激增」,值得觀察,但「朕意」既決,未來兩岸交流不是風險升高,就是麻煩加多,賴清德就職既宣告兩岸正常交流,又親上火線阻却交流,不擺明了他口中的「兩岸對話」都是謊話?
港人來台從嚴,媽祖赴陸列管
蔡英文時代,儘管對兩岸交流「積極管理」,但一句「沒有人要為自己的認同道歉」,至少沒給陸配找麻煩,歸化沒放寬至少沒從嚴,香港反送中時還貼心地喊出「我們都是香港人」,如今不但中國人士來台定居從嚴,連港澳人士都要增列「長期居留」規定,簡單講,拿到身份的時間必須延長,賴清德可能完全沒有意識到,他的一句話,增加的不只是港人來台的難度,還有屈辱感。
此外,赴陸旅遊要落實「各種登錄制度」,台灣已經不是自由出入國境的民主國家了嗎?事實上,出入境不論到哪一國,海關本來就有紀錄在案,還是但凡赴陸者都要增列檔案建立監測系統,確保在期限內返台?賴清德還要內政部建立「宗教團體等公益組織赴中國交流之揭露制度」,事實上,台灣邀請對岸來台的宗教活動,都要報內政部專案許可,自賴政府就任以來,難度不斷加大,批可比率不到五成;賴清德加碼限制國人赴陸的宗教交流,不但是對國人的不信任,更是對宗教的鄙視,媽祖進香團還能不能辦?五大山頭的例行交流還能不能繼續?這是與民間信仰為敵。
至於嚴格限制「具有統戰背景」的中國人士來臺,禁止中國人士來臺進行統戰,更是寬泛,但凡「官方交流」,在賴政府的定義裡難免「具統戰背景」,諸如台辦,而陸生來台連二十郎當歲的小女孩一句「中國台北」,都讓民進黨政府如臨大敵,在其邏輯裡,中國人士近乎「人人都可能來台進行統戰」,却忘了台灣人到中國交朋友,何嘗不是一種「統戰」?賴政府自己不會、不肯交朋友,却要限定國人與他一起閉關自守,山呼台獨萬歲,豈不荒謬?
是誰在內部找敵人,分裂社會?
洋洋灑灑十七項策略,涉及國安法制範圍包括:國家安全法、反滲透法、兩岸關係條例、港澳條例、資通安全管理法…,能不能在大罷免期間提出修法案猶在未定之天,遑論完成修法,但立即可見的作用是,給了民進黨扣紅抹黑的武器,反罷免、批評民進黨、反對賴總統、不支持上述修法案之各種異議者…,無一不可被列為「協力者」,所謂不是「同路人」就是敵人,這網羅織的堪謂舖天蓋地。
值此北京為《反分裂國家法》舉辦活動前夕,賴清德「先聲奪人」,更為大罷免搞了這齣「不是大進場的大進場」,為重回「不是戒嚴的戒嚴」揭開序幕他引用戰略學者葛宣尼克(Kerry K. Gershaneck)的說法:「中國是透過顛覆、滲透、收購媒體、發動媒體戰、心理戰、法律戰來分裂和征服我們。」在我們的社會,種下不和的種子,讓我們忙於內部矛盾,而忽略來自外部的真正威脅。遺憾的是,在台灣收購媒體的、發動媒體戰、心理戰、法律戰的是民進黨,在內部找敵人分裂社會,却忽略全球秩序震盪下台灣處境的是民進黨,里長赴陸被起訴、連國會衝突都能收到傳票,藍白立委個個成了「中共同路人」,如果這樣就遂行其大罷免以扭轉國會生態的目的,那麼,台灣真的距離戒嚴也不遠了。
*本文原刊114/3/14風傳媒,由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