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宣布要收取「3C關稅」激起民憤,民眾「自國外攜帶或進口的射頻器材」須收取每件750元「審查費」,新規定今年2月上路。不料,又有網友發現,朋友在國外拍片回台時,攝影器材被收費4000多元,再度引起民怨沸騰。
搶錢政令,舉國譁然
NCC近日公告修正《電信管制射頻器材製造輸入及申報作業管理辦法》及《電信管理業務規費收費標準》第14條,要求任何從國外攜帶或進口的3C產品,包括耳機、鍵盤、滑鼠、手機、平板、筆電、數位手錶、PS5、Switch遊戲手把、XBOX、Meta VR裝置等擁有藍芽功能的設備,不論網購或自行帶回,也不論價值多寡,只要通過海關,每件都要收750元的審查費。
政令一出,民眾旋即在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起連署,1天就達標,逾5000人參與連署,引發輿論炸鍋。堪稱不務正業的政治打手的NCC,繼昔日令《中天電視》下架、《鏡電視》上架,再掀民怨。如今只剩3名委員的NCC,竟還能作妖,還能搞出這場「750元之亂」?
政府向民眾搶錢手段,履見不鮮。近年來,台灣交通罰單氾濫,交通罰單金額動輒上千元,造成人民不小的負擔,但政府搶錢已經到了瘋狂程度,人民動輒得咎,一個月收到十張罰單以上的大有人在,政府已把人民當成了提款機。
發國難財,劣跡斑斑
另外在疫情期間,台灣的核酸檢測(PCR)之貴高居全球前列,原因在於時任衛福部長陳時中有意討好各醫學中心,致使PCR價格居高不下,造成篩查量能嚴重落後國際,疫情指揮中心搶人民荷包,出現諸多「政治重於防疫」的劣跡作為。
《電信管理法》授權NCC管理無限射頻設備,不是沒道理,可避免境外不合格產品進入台灣,但NCC新政惹議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面對外界排山倒海的質疑聲浪,NCC第一時間稱要反映審查成本,卻未清楚說明收費範圍和邏輯,導致政策內容模糊不清,後續到底檢測了什麼項目、這些項目為何必要,以致要花到750元,也未說清。
「一件750元」行政成本如何算出來,而非依據產品價格或其他標準差別收費?難道NCC會多聘幾百個人「建檔比對」?為何統一每件750元、買1件上萬元的VR裝置跟1個200元的滑鼠,都收取一樣的審查費,這樣合理嗎?
攔路索費,強盜行徑
其二,因為NCC所定的收費範圍包山包海,民眾隨身攜帶3C產品,很容易就會超過5件以上。此外,一旦超過5件,是要從第6件開始收費,還是連同前5件一起收6件的審查費?NCC都沒說清楚,這對經濟通膨、薪資未漲的民眾來說,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其三,這項政策離譜之處在於,即便僅幾百元的小商品,居然也能包括在內,毫無例外。那些跳過代理商自國外網購商品的消費者,便首當其衝。這也令人百思不解,NCC到底是真怕那些網購藍牙耳機或自拍棒釀成國安危機,或是背後想要圖利代理商?
說穿了,就是以「檢測」之名,行「加稅」之實,對網購、自購產品加徵貨物稅或關稅,要民眾承擔費用。NCC根本就是想搶錢又怕麻煩,就採取了最省事的「一刀切」的收費法。這顯然是不義之財,堪稱名副其實的「搶錢」行徑。
政令圖利,能奈我何
NCC辯稱,審查費只是「反映行政成本」,還說「750元檢測費,其實很便宜」。然而,所謂的「行政成本」,根本無關檢測,只不過是「審查切結書與型錄」,確認輸入產品是否合乎規定而已。把公務人力用來做這麼簡單的事,剝了民眾好幾層皮,也無法達到實質審查目的。NCC此舉,只是想藉此打造「小金庫」,看不出什麼正當性。這簡直是「假審查,真加稅」,離譜又荒謬至極,想搶錢想瘋了。熱中搞「大罷免」的綠委,亦罕見地發出正義之聲,主張暫緩收費。
NCC人事案遭逢卡關,目前NCC僅有寥寥3名委員,而且預算被刪減,但這個搶錢決策,卻趕在去年7月底NCC委員任期屆滿前拍板,竟然還可以針對數量龐大的3C進口產品進行收費審查。NCC人事案迄今難產,賴政府真的在意的,顯非NCC是否停擺,而是代理商利益能否確保。
當政策隱患逐漸發酵,綠營立委卻似乎忙於大罷免,忘了監督行政機關的本業。政府向民眾納稅放入國庫,再由中選會用來舉辦「大罷免」。如此觀來,NCC並沒有人力吃緊的窘境,那麼,該由誰來罷免它呢?
*本文經風傳媒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