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際協調 機會之窗或假象(曲兆祥)

院際協調 機會之窗或假象(曲兆祥)

作者:曲兆祥(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

10日下午3點,在總統府裡正式舉行了我國行憲78年以來,首次總統召集五院院長會商解決憲政爭執的會議,此舉因為是憲政先例必然會引起各方重視,但這是改善朝野對立的機會之窗,或者只是一幅假象。

這個會議是總統依據憲法第44條之規定舉行的,屬於總統專有的憲政職權,其目的是協商解決現有的憲政爭議,是我國在五權憲法體制下特有的一種設計。不過行憲以來,早年因為處於特殊的政治環境,當時的執政當局完全掌握了五院的實質權力,因此即便發生了憲政機關之間的爭議,大都在國民黨內尋求解決,因此所謂憲法44條的作用也就無用武之地。

2000年之後,台灣的政治生態結構發生質變,不但總統由國民黨、民進黨兩黨輪流當,立法院多數黨也幾經變動,因此開始出現行政、立法兩院分由不同政黨執掌的現象,這時候憲法第44條的功能就開始顯現。所以陳水扁、馬英九和蔡英文執政時期都曾分別因為不同的爭議議題尋求引用前條召開協調會,但都因為立法院無意願而落空。這一次,在賴總統主持下,難得的取得立法院方面的配合,因而產生了這個首次的會議先例。不過會議是召開過了,但效果如何呢?

賴總統在會議一開始有一篇講話,把這次會議的目的和期望說得滿清楚的,「國和萬事興」、「五指併攏才有力量」這類促進團結合作的話語都說了,媒體也大幅報導了,這把會議宗旨可以說用最形象的語詞說明了。另外賴總統也點出了當前國家面臨了國內外環境的變化與挑戰,更需要大家團結一致來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所以總統呼籲政黨可以競合但不是零和。

此外,會後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也召開了記者會,表示會議達成三項共識,分別是:五院都有各自執掌,彼此監督制衡,但也要相互扶持,五院將建立溝通平台與合作機制,深化憲政體制。其次,政黨可以競爭、但國家不能犧牲。其三,朝野可以競爭,但國民不能犧牲。客觀地說,這些話總統已經在講稿裡說過了,重複說明恐怕只能顯示會議除總統講話外,其他都是盍各言爾志,所以沒能觸及核心議題。

反倒是立法院長韓國瑜在回到立法院後也開了個記者會,點出了總預算話題,也就是他承諾在本周內找各黨團協商總預算,就遭刪除、凍結的預算看看能否找到解決之道,同時也希望賴清德以民進黨主席身分,呼籲各方停止惡性的大罷免。但對於大罷免的議題,總統府副秘書長表示,賴清德引述佛經「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回應。這說法顯示賴清德技巧性地迴避此事,大罷免未來還是會進行的。

根據憲法第44條的文意,啟動院際協調會議其目的是解決「院與院間之爭執」,所以它是為具體問題的解決而召開,不是盍各言爾志的說明場合,這個作用反而應該是在會前召開一個類似政黨協商的會議,如能在協商會中達成具體解決方案,最後再由總統出面召集會議,把事先工作層面達成的解決方案做成結論或共識,這才有實質效益。 我們看各國或是國際間的重要談判都是依此原則進行的,很少直接就由最高層直接進行談判。因此類似10日那樣的會議,老實說,宣傳效益大於解決問題的實益。

不過,有溝通總比沒溝通好,畢竟放任兩頭大象在園內撕咬,受害的永遠是弱小動物。不是嗎?!

 

*作者為「新故鄉智庫」國政顧問,本文原刊114/2/11中時,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