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宇(農經博士,農漁經學者)
養蝦產業是宏都拉斯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全國養蝦面積達2450公頃,產量約6.5萬公噸,超過15萬人直接或間接在蝦養殖業工作,每年出口總額價值約1億美元,其中近三分之一的白蝦外銷台灣,平均每公斤超過7美元,對宏國而言是一個高價值市場。
自宏都拉斯與台灣斷交後,媒體即不斷報導,宏國養蝦產業因失去台灣市場,又遇中國大陸未能高價大量進口該國養殖白蝦,失信於蝦農,導致該項產業幾近崩盤,許多養蝦常倒閉,進而暗示宏國民眾與政府,應該非常懷念與台灣建交的時光,被外界視為是典型的文宣戰。畢竟此次宏國白蝦產業遭遇劫難,係內外因素(如飼料、勞動力和運輸等成本不斷增加,遭宏國第二大出口國墨西哥「禁蝦令」,嘗試打開新的出口市場不順,許多國家經歷了經濟困難,對進口對蝦的需求減少,國際白蝦價格低迷以及厄瓜多白蝦大量外銷等)堆疊所致,想脫困必須要有完善的應對措施,不能只歸責於台宏斷交;何況,此次受到國際白蝦價格低迷以及厄瓜多白蝦大量外銷影響的不只宏國,東南亞重要養蝦國家的印尼,即因受到南美洲厄瓜多等國家的激烈競爭、供應過剩以及歐美國家對印尼蝦產品的傾銷指控影響,2023年蝦類出口表現處於近三年來的低點;即便厄瓜多蝦業也因國際市場價格大幅下挫,2023年損失高達15億美元,價格跌至COVID-19疫情期間以來的最低點,也在積極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品質,尋找新的外銷市場。
事實上,這兩年來受到高通膨和整體經濟不佳影響,全球對蝦貿易呈現疲弱情況,2023年全球對蝦市場規模為403.5億美元較2022年全球對蝦市場規模684億美元低,2024年上半年交易數量為173萬公噸(中國及美國佔總交易量的48%),總金額達116.2億美元,分別較2023年同期減少3.35% 及11.5%,蝦類價格的大幅下跌是當前行業面臨的一大困難,以厄瓜多為例,白蝦價格從2021年11月的6.8美元/公斤下降至2023年7月的5美元/公斤,下滑幅度達到了近26%。近來體型較小的白蝦售價持續低迷,但是體型較大的白蝦售價,在2025年初則有提高的現象。
中國失信、台灣斷交!宏都拉斯白蝦出口暴跌近2成創10年新低
台宏斷交後,宏都拉斯白蝦出口暴跌近2成創10年新低。
至於中國大陸是全球重要的白蝦養殖、消費及進口國家,2023年養殖產量223.84萬噸,白蝦進口量為101.43萬噸(厄瓜多居首),進口量增加12.3%,恰逢2023年底當地需求大幅下降,導致市場價格跌至近年來的最低水準。在疫情爆發前,中國大陸進口對蝦主要用於加工,國產白蝦則以鮮活銷售為主,透過市場做出區隔;疫情期間由於大量進口蝦進入家庭、餐飲等消費領域,擠壓了國產蝦的市場空間;加以國內養殖白蝦產量增加;中國宏觀經濟疲軟導致消費不振,餐飲業不景氣;港口費用和資金周轉壓力迫使批發市場陷入低價銷售、虧損循環等因素影響,近年來白蝦價格總體呈現下降的態勢。經濟低迷和消費需求低迷對蝦價產生顯著影響,根據官方資料顯示,2024年1~11月,對蝦(南美白蝦為主)進口平均價為4.95美元/公斤,目前當地部分批發市場價格甚至低至32元人民幣/公斤,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短期內白蝦售價難以回穩,宏國養蝦業者若不能面對現實,盡快調整心態,問題將無法改善,還是會繼續失望!
相較之下,台灣確實是宏國養殖白蝦的理想外銷市場(售價高),自台灣與宏國斷交後,從宏國進口白蝦的數量從2022年的11,465公噸,減少至2024年的3,747公噸(-67.3%),金額從8915.7萬美元縮減為2048.5萬美元(-77.0%),對宏國養蝦產業外銷確實產生相當影響,這也是與台灣斷交須付出的代價之一;台灣部分人士不應有幸災樂禍的心理,若能雪中送炭,增加對宏國大型白蝦的進口數量,價格則參考同體型國際白蝦的交易價(蝦價與體型大小,生鮮度,品質,品牌等有關),當可爭取到更多宏國民眾的支持,說不定有助台宏再續情緣,相信會是筆划算的投資。
除了關心宏國養蝦業困境,更值得台灣媒體及政府關注的是,過去台灣生產的養殖對蝦除供國內需求,還可以大量外銷國外,精湛的養蝦技術,讓台灣成為國外朝聖之地,曾被譽為「養蝦王國」,如今榮景不再,每年還須自國外進口6萬公噸對蝦,來滿足國內消費需求;應深入探究原因,讓台灣養蝦技術重回國際舞台,並成為協助推動務實外交的一大助力!
*作者為「新故鄉智庫」國政顧問,本文原刊於114/2/5風傳媒,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