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靠罷免,信任看覆議(風傳媒)

團結靠罷免,信任看覆議(風傳媒)

蛇年開春,行政院長卓榮泰一如既往,彷彿錄音機重新播放,重彈朝野團結相互信任的老調,他彈得不亦樂乎,民進黨罷免連署書同樣一點也不遲疑,行政院則由秘書長龔明鑫親自將選罷法修正覆議案親送立法院;朝野相抗的態勢並未因年假九天而趨緩,相反的,罷免啓動,除非跨不過第二階段連署門檻,朝野都無叫停的可能,這讓卓榮泰的「團結信任」更顯得可笑復可嘆。

同溫層裡的罷免自嗨是少數執政最大敗筆

這是卓榮泰的問題,也是民進黨的問題,更是賴清德總統的問題。賴清德任命卓榮泰擔綱閣揆,倚仗的是他的「人和」,遺憾的是,卓榮泰「和」在嘴上,却欠缺實際行動,九個多月以來,不論是法案、預算乃至人事,民進黨皆無意與在野政黨溝通,結果是:一,重大法案無不覆議,從國會改革法案、憲訴法到即將覆議的選罷法,已經是「第三覆」,三覆三敗幾無懸念;第二,總預算案寫下凍刪數額的歷史新高;第三,大法官人事全員覆滅,NCC人事連審議時程都排不上。

對行政院、卓榮泰、民進黨而言,覆議失敗於政權無傷,於行政院長更迭毫無影響,唯一的尷尬是,民進黨認為一再覆議可以累積社會對在野政黨的惡感,實情却未必符合其預期;同樣的,總預算案即使凍刪數額創下新高,民進黨舖天蓋地的哏圖,最大作用是固化同溫層,對更多民意而言,嚴審預算,符合民意對立委行使職權的要求;至於人事案,卓榮泰曾表示希望去年十二月能提出NCC新的人事,兩個月過去,既沒影更沒風,而大法官人事,總統府何時再召開審荐委員會提名新的人選,猶在未定之天;而這一切,對賴政府、執政的民進黨彷彿都是不急之務,他們急的反而是「大罷免」,理由很簡單:只有大罷免行動成功,才能證明他們固化同溫層的作為是正確的,若能一舉罷掉至少八席國民黨立委,兩年之內扭轉國會不過半的窘境,則符合其政權利益。

這樣的政治算盤看似乎合情入理,然而,無視政治現實,就成了最大敗筆。第一,有權有能的定義,不能只看完全執政,相反的,缺乏少數執政的能力才是最大的無能;第二,行政院對重大法案一而再、再而三覆議失敗,就算卓榮泰不怕丟臉,但浪費九個月時間在政治爭議,拿不出政績,或者即使有些微政績却全被政治爭議覆蓋,卓內閣成了「覆議內閣」,他就不可能是為民進黨明年九合一基層選舉扛帥旗的輔選戰力,扛了也無功;第三,民進黨嘴上聲稱「尊重公民團體」,却下達了公職「甲級中的甲級」動員令,印證民進黨心口不一,團結是假象,信任是虛言,這讓卓榮泰的「團結信任」成了「空談中的空談」。

賴清德、卓榮泰可能成為最無關緊要的總統與閣揆

最重要的,民進黨在同溫層裡打「大罷免」的算盤,就像拿草屯鎮長補選當大罷免的暖身一樣,是「敗筆中的敗筆」,民進黨人在同溫層裡自嗨,既未深刻思考為什麼總統大選只能少數當選,更未思考為什麼立法院甚至未能過半,民進黨痛恨民眾黨(柯文哲),分走了民進黨的年輕票,却不肯檢討何以致之?民進黨「想像」能罷掉十幾二十幾個藍委,却不肯相信藍白民意在民進黨的摜壓下,非罷幾個綠委不肯罷休的動力可能更強。

卓榮泰在紫南宮參拜祈福時說,人民喜歡求發財金,「是信任團結加念力的展現」,希望朝野社會也能互相信任關懷,台灣社會確實比政黨更具韌性,不論政治爭議有多大,政黨鬥爭多激烈,各顧各的大生意、小日子,才是「正事」,簡單講,碰上一年都辦不了或不肯辦正事的政府,人民能做的也只能求神拜佛;卓榮泰缺乏能力却談念力,更是諷刺,他大概忘了,藍白六成民意的「念力」怎麼也超過民進黨少數執政的四成「(民意)念力」。

每逢過年,各大宮廟無不依例抽出「國運籤」,今年七大宮廟從下下籤到上上籤都有,不論上中下籤,解籤人無不提醒「主事者身段要柔軟」,朝野要溝通,國家要「和」才能穩,其實,這些籤都是廢話,不解也罷,現況就是主事者不事溝通,朝野不和政局難穩,台灣人民果然是托天之福,誰管朝野政黨大打大鬧,台灣社會的韌性就在無視政黨,在「大罷免」風潮中,賴清德、卓榮泰有可能成為最無關緊要的總統和閣揆─這才是執政者的危機。

 

*本文經風傳媒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