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光破冰 先交流再對話(柳金財)

兩岸觀光破冰 先交流再對話(柳金財)

作者:柳金財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兼澄正書院主任)

近日大陸文旅部宣布將開放閩滬兩省市團客來台,至今政府仍未公開宣布解除禁團令、解除大陸及港澳地區旅遊橙色警戒,並堅持雙方交流對等數量,兩岸觀光交流政策並未產生相向。

台灣堅持禁團令、不承認九二共識,卻主張觀光小兩會對話;陸方強調不需小兩會對話、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對話,短期內要恢復觀光交流非常不易。較折衷且務實可行的做法,是既然陸文旅部已贊成,政府就不要再堅持小兩會談判及要求對等數量名額交流,建議先直接開放、邊走邊談,再滾動式修正。

兩岸觀光旅遊交流,看似融冰走向春暖花開。儘管政府重申歡迎陸客來台,卻一再呼籲兩岸盡速循小兩會溝通;希望恢復兩岸觀光不要以政治為前提。問題是,大陸雖要恢復組團來台觀光,且不與九二共識掛勾,但也不願召開小兩會。雙方雞同鴨講,看似對啟動兩岸觀光交流具有目標共識,實則設置門檻自我設限也甩鍋對方。

首先,民進黨政府單獨對陸設限,形成歧視性對策。二○二二年台灣出境旅遊解封後,唯獨無法組團赴陸觀光,重創台旅行社業務,也限制民眾組團至陸旅行權利。從業人員流失超過一萬人,若要再恢復兩岸觀光交流,需要補足觀光旅遊業人力資源,然政策不穩定卻阻礙業者聘僱人員。

其次,禁團令對出境旅遊產生排擠及引導效果。禁團令致專營大陸遊的旅行社缺乏客源,而專營日韓泰國旅遊的旅行社則客源增多。限制赴陸觀光,客群被引導至東南亞、東北亞和歐美國家,降低民眾赴陸觀光及探親訪友機會,亦降低對大陸的認識,不僅傷及旅遊業發展,也不利於營造兩岸人民親善關係。

復次,禁團令產生寒蟬效應,業者不敢上架預售大陸遊商品,只能售賣自由行行程。禁止旅行團赴陸,致轉以化整為零方式,在台先以自由行名目出境,至大陸後再整合,反損害民眾權益。

禁團令已致觀光產業畸形發展,造成政府與旅遊業界彼此懷疑、猜忌及不信任,如批判化整為零的出團方式是「假自由行真出團」;然旅遊業變通行為,豈非源自政府禁團令限制?而假自由行真組團,亦形同挑戰公權力。

政黨輪替後產生兩岸政策重大斷裂,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已無第一軌道官方正式對話管道,也無第二軌道兩岸兩會協商,即使第三軌道民間組織複委託模式協商的小兩會也付之闕如。現大陸願意恢復觀光交流,政府實不必堅持以小兩會對話為前提,就像大陸也未堅持台灣要承認九二共識始恢復觀光交流,應先交流再尋求對話的機會之窗。

 

*本文原刊114/1/27聯合新聞網,由作者授權轉載。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