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哲銘(前國防部智庫執行長,現任新故鄉智庫資深研究員)
2024年9月2日台視新聞網報導士官兵爆「離職潮」,國防部預算書指出,114年志願役士官兵的「預算員額」剩下16萬749人,從113年到114年,預計有5486人離開軍隊,等於是11個聯兵營人力突然蒸發,志願役士官兵「預算員額」剩下16萬749人。
另外2025年1月14日中評社報導,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指出,志願役人數去年6月底更是降到15萬人,為2018年後新低。
而根據2025年度「國防」預算書,2025年減少的「預算員額」中,全都是基層部隊骨幹的士官、上等兵和一等兵,甚至選擇賠錢提前退伍的軍士過去4年增幅已達4倍之多…。
在兩岸關係日益緊張,以及中共不斷實施圍台軍演恫嚇台灣的今天,攸關國家安全的國軍戰力,卻因為基層部隊骨幹的流失,導致國軍戰力出現破口,若真的爆發戰爭,現有國軍戰力抵擋得住解放軍的攻勢嗎?而為何年輕人不願當兵,以及為何國軍留不住人?這些問題值得深思。
個人從事軍旅生涯凡卅餘載,期間經歷過軍校、部隊、總部、國防部等單位,對於國軍的制度,軍中的升遷,以及離開軍旅之後的發展有深刻的了解,因此當看到新聞報導士官兵爆「離職潮」,而各大新聞媒體以及電台名嘴爭相發表看法的時候,不由得想要從一個曾經身為國軍一份子的角度來談談為何年輕人不願當兵,以及為何國軍留不住人的可能因素。
文中用國軍留不住「人」,而非「人才」的說詞,已經說明但凡有點能力,能夠在職場順利就業的人,不論家人或是親友對於想要投身軍旅的人大多都會好言相勸,希望他打消念頭,導致會留在軍中的大多是資質平庸,缺乏競爭力,或是抱著與其在社會上找不到適合的工作,不如留在軍中混,得過且過的人。但如今連這些人都選擇賠錢提前退伍,說明國軍在招募出了問題。長此以往,對於國軍的戰力將會受到極大影響,不得不慎。而以下是可能導致年輕人不願投身軍旅的看法提供參考:
一,制度的改變:
自蔣介石於49年播遷來台,一直到80年代國軍數量仍有4,50萬之多,而自1979年1月1日,美國宣布與中共建交並與我斷交時,隨著國際局勢出現變化,國軍的戰略思想也開始由反攻的攻勢作戰轉變為固守台澎金馬的守勢防衛作戰,結果就是國軍兵力遭到要精簡的檢討,從1979年開始執行「陸精專案」,接下來又有「精實案」,在短短不到廿年的時間,國軍數量就裁減到不足20萬,裁軍時程之短,裁減數量之多,都令人乍舌;在缺乏通盤規劃下,主辦單位為求公平,選擇以各單位等比例方式裁員,這種為求達成上級交付使命,採取齊頭式平等的粗暴裁軍,當然造成很多不好的後遺症。
二,軍隊政治化,國家認同錯亂:
從50年代國民黨長期執政到2000年民進黨掌握政權為止,在長達50 年的時間裡對於中華民國的認同沒有偏差,加上當時國軍奉行「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五大信念,知道為保衛中華民國而戰目標明確,上下同心宛如一個大家庭。民進黨執政後,為了掌握軍權,在軍中拉拔自己人,排除異己,造成軍心渙散。另外,在國家名稱上故意不說中華民國,而以台灣、福爾摩沙來取代,國軍不知為何而戰。
三,少子化的影響: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發表的統計顯示我國出生嬰兒數已由1980年41萬人,逐年降至2023年14萬人。出生嬰兒數的減少,連帶影響到軍中招募兵源的數量,也造成國軍缺額狀況益發嚴重。
四,次等公民,弱勢團體:
「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這句俗語流傳已久,也造成軍人在社會上的地位低落,甚至很多父母反對女兒與軍人交往,理由不外是軍人沒錢,結婚後要守活寡,以及沒有多大出息等等。尤其是民進黨執政以來,對於軍人更加蔑視,只要軍中發生問題,相關部門除遭受最嚴厲的處分外,媒體名嘴也公開撻伐,彷彿軍隊是邪惡的根源,這種心態更是讓軍人感到寒心。
五,社會富足誘惑多,軍中呆板無趣限制多:
科技快速進步導致社會上充斥著物質享受,在各種誘惑的勾引下,年輕人很容易沉迷其中,與軍中呆板無趣的生活對比形成極大反差,直接導致年輕人不願意投身軍旅,增加招募人員困難。
六,退伍軍人的困境,社會邊緣人:
另外,由於職業的特殊性,一般軍士官的軍旅生涯大約都在20年左右,也就是說這些人踏入社會時都已年近40,在心裡或是生理上都不再年輕,加上長期與社會脫節又缺乏一技之長,在就業上顯得困難難以融入,最後大多只能屈就在保險、保全、寶塔,三保的行業裡載沉載浮,靠著退休金及微薄的薪資渡過晚年。
七,兩岸軍力的差距,及俄烏戰爭的教訓: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成長,共軍陸、海、空軍戰力的不斷提升,只要對於軍事稍有涉獵的人都知道兩岸間「有生戰力」及「無形戰力」上的差距早已嚴重失衡。若中共發動武力犯台,台灣絕無勝算,而民進黨寄希望於美國的介入,也藉由這次俄烏戰爭的爆發,充分顯示出美國完全靠不住,而媒體網路不斷報導戰場死傷慘重的畫面,更讓年輕人感受到留在軍中將會面臨充當砲灰的後果。
以上所列可能讓年輕人不願意投身軍旅的因素,從前六項來看,雖然感覺不好,但與現在社會就業困難,薪資待遇低的市場來比,投身軍旅在生活上至少可以獲得保障,以及可以過著穩定的生活地方,這也是為什麼過去幾十年雖然國軍不受重視,但不至於發生短時間大量士官兵寧願賠錢也要退役的情事;換句話說,會發生寧願賠錢也要提早退役的理由是第七項「兩岸軍力的差距,及俄烏戰爭的教訓」,年輕人發現在民進黨不斷製造兩岸仇恨、對立下,兩岸爆發戰爭的風險增加了;一旦戰爭爆發,軍人理當要到前線作戰,而戰爭就意味著有可能隨時會喪失生命。在生與死的對照下,年輕人當然會選擇即使賠錢也要提前退伍。
文章最後要說的是軍人是一個特殊的職業,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在一時」,這個「一時」就是當戰爭發生時,軍人要做好捍衛國家隨時犧牲生命的準備。也就是說,軍人要具備捨己為國,不計較個人利害的高尚情操,而要求軍人能夠做出犧牲,國家社會對於軍人的也要給予相對的尊重,以及一定的社會地位。諷刺的是,台灣社會完全不尊重軍人,平時將軍人視為米蟲,只要軍隊發生問題,有錯的一定是軍方,媒體、名嘴、社會輿論更是大肆撻伐,道歉、懲處更是一波波接踵而至。在這種沒有絲毫尊嚴情形下,國軍招募人員不發生困境才怪。